情意绵绵的成语故事

拼音qíng yì mián mián
基本解释情意:对人的感情。绵绵:延续不断的样子。形容情意深长,不能解脱。
出处周恩来《别李愚如并示述弟》:“何况情意绵绵,‘藕断丝不断’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情意绵绵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情意绵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书香门第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,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,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。” |
毛遂堕井 | 《西京杂记》卷六:“赵有两毛遂……野人毛遂坠井而死,客以告平原君,平原君曰:‘嗟乎!天丧予矣。’既而知野人毛遂,非平原君客也。” |
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 | 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问易》:“真君、建德之事,适足推波助澜、纵风止燎尔!” |
鸥水相依 |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蜀晤》:“我老生涯鸥水相依,他旧风流鸿塞荒投。” |
堂皇正大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四回:“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,半是堂皇正大,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,更觉比先心动神移。” |
螳臂当车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。” |
蚊力负山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其与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蚊负山也。” |
革故鼎新 | 《周易 杂卦》:“革,去故也,鼎,取新也。” |
骨肉团圆 | 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:“待他长大成人后,须教骨肉再团圆。” |
风风势势 | |
短斤缺两 | |
自相惊扰 | 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郑人相惊以伯有,曰:‘伯有至矣。’则皆走,不知所往。” |
大梦初醒 | 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且有大觉,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” |
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 | 《尚书·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 |
犀燃烛照 | 清 王韬《使才》:“使臣行辕宜设译官数员,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要略,译以华文,寄呈总理衙门;则泰西迩日之情形,正如犀燃烛照,无所遁形。” |
契船求剑 | 语本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,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。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!” |
鼠牙雀角 | 《诗经 召南 行露》:“谁谓雀无角,何以穿我屋?……谁谓鼠无牙,何以穿我墉?” |
身无寸铁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5回:“庑下预伏壮士,突然杀出,将二人砍为数段。虽有从人,身无寸铁,一时毕命。” |
以毛相马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故以言举人,若以毛相马,此其所以多不称举。” |
惜孤念寡 | 元·张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盖寺建塔,修桥补路,惜孤念寡,敬老怜贫,我可也舍的,则是圣贤可怜见我。” |
涂炭生灵 | 《尚书 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《晋书 苻丕载记》:“先帝晏驾贼庭,京师鞠为戎穴,神州萧条,生灵涂炭。” |
着作等身 | |
推聋做哑 | 元·无名氏《闹铜台》第二折:“我如今装醉如痴,推聋做哑,待时守分。” |
三亲六故 | 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谁家没个三亲六故,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?” |
恣肆无忌 | 《明史·桂萼传》:“初,议礼诸臣无力诋执政者,至萼遂斥为不道,且欲不使议。其言恣肆无忌,朝士尤疾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