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河厉山的成语故事


带河厉山

拼音dài hé lì shān

基本解释带:衣带;河:黄河;厉:通“砺”,磨刀石;山:泰山。黄河细得像条衣带,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。比喻国基久远,国祚长久。
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,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带河厉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带河厉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忧喜交集
胡说乱道 元 郑光祖《刍梅香》第四折:“我待不言语来,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。”
恶籍盈指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龙飞相公》:“此非所能效力,惟善可以已之。然君恶籍盈指,非大善不可复挽。”何垠注:“恶籍盈指,犹言恶事纪载已满,不胜指也。”
忧心悄悄 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“忧心悄悄,愠于群小;觏闵既多,受侮不少。”
泥金万点
生杀之权 汉·荀悦《汉纪》第28卷:“况郭解之论,以匹夫之细,窃生杀之权,罪已不容于诛矣。”
扪虱而言 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猛传》:“桓温入关,猛被褐而诣之,一面谈当世之事,扪虱而言,旁若无人。”
我盈彼竭 唐·吕温《凌烟阁勋臣赞·奉胡公叔宝》:“秦公应变,临阵电拔,锐气尽来,我盈彼竭。”
白屋之士 汉 王充《论衡 语增》:“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。”
戛戛乎其难矣 唐·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,戛戛乎其难哉!”
谲而不正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’”
不知何许人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逸民传》:“汉阴老父者,不知何许人也。”
不请自来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频来无忌,乃云入幕之宾;不请自来,谓之不速之客。”
蠡酌管窥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三卷:“蠡酌管窥,一至于此。”
方兴未已 铁郎《二十世纪之湖南》:“世变茫茫,方兴未已。”
神色自若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雅量》:“初见谢失仪,而神色自若,坐上宾客相贬笑。”
拂衣而去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子敬瞋目曰:‘远惭荀奉倩,近愧刘真长。’遂拂衣而去。”
青山不老,绿水长存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:“青山不老,绿水长存。他日事成,必当厚报。”
随侯之珠 《文士传》:“随侯之珠,烛众士之好,南垠之金,登窈窕之首。”
哑子寻梦 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似鳔胶粘住口角,似鱼刺嘎了喉咙,低着头似哑子寻梦。”
眩目惊心 宋刘氏《重修文宣王庙记》:“增华崇丽,眩止惊心。”
刮腹湔肠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26回:“不晓要怎样改头换面,刮腹湔肠,才能博得美人欢心。”
谨行俭用 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可不道个谨行俭用,十年不富,天之命也。”
挑么挑六
鼓馁旗靡 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一:“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,略觉鼓馁旗靡处,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,则整而复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