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簪之臣的成语故事

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
基本解释簪:簪子。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。
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“亦有以遇者,窃簪之臣,鸡鸣之客是也。”
窃簪之臣的典故
春秋时期,一次齐国军队进攻楚国,楚国有位善于偷盗的人,他连续偷走了齐军将领的枕头、发簪之类的东西。楚军将领派人一一送还齐军,齐军将领非常吃惊,害怕那偷盗的人暗中杀了自己,就带领军队撤退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窃簪之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穷乡僻壤 | 宋 曾巩《叙盗》:“穷乡僻壤、大川长谷之间,自中家以上,日暮持钱,无告籴之所。” |
立命安身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:“僧问:‘学人不据地时如何?’师云:‘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?’” |
活灵活现 | 郁达夫《皋亭山》:“凡此种种,以及香灰疗病,娘娘托梦等最近的奇迹,他们都说得活灵活现。” |
寥寥可数 | 清·方苞《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》:“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,优恤庶官,远过于前明,而公卿大臣,抗节效忠者,寥寥可数。” |
抚景伤情 | 元·郑德辉《王粲登楼》第三折:“登高望远,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,处处洒穷途之泣。” |
骑鹤望扬州 | 元·张宇《和李子微村居》:“更求名与利,骑鹤望扬州。” |
屏声敛息 | 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”汉·蔡邕《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》:“臣邕怔营惭怖,屏气累息,不知所自投处。” |
现时报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前日这老道前来求亲时,我们只怪他不伦,岂只是个妖魔,今日也现时报了。” |
甘之若素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九回:“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,甘之若素。” |
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 | 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人问其故,徽之曰:‘本乘兴而来,兴尽而反,何必见安道邪?’” |
允恭克让 | 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允恭克让。” |
计穷力屈 | 南朝梁·元帝《驰檄告四方》:“郭默清夷、晋熙附义,计穷力屈,反杀后主。” |
一丁不识 | 《旧唐书 张弘靖传》:“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 |
志盈心满 | 《晋书·袁甫传》:“寿阳以西皆是中国,新平强吴,美宝皆入,志盈心满,用长欢娱。” |
土洋结合 | 凌叔华《古韵》:“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中心,漫步街头,西式或土洋结合的简陋店铺比比皆是。” |
鼠牙雀角 | 《诗经 召南 行露》:“谁谓雀无角,何以穿我屋?……谁谓鼠无牙,何以穿我墉?” |
鼎足而立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 |
视同拱璧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4回:“求着他一副对子,一把扇子,那就视同拱璧,也不管他的字好歹。” |
躭惊受怕 | |
溢气坌涌 | |
众少成多 | 《汉书 董仲舒传》:“众少成多,积小致钜。” |
镂冰炊砾 | 语出宋·黄庭坚《送王郎》诗:“炊沙作糜终不饱,镂冰文字费工巧。” |
投刃皆虚 | 《庄子·养生主》谓庖丁解牛,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,只见其骨节皆空虚,“彼节者有闲,而刀刃者无厚,以无厚入有闲,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”。 |
靡所不为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8回:“男好女犹可言也,女好男,遂至无耻丧心,灭伦败纪,靡所不为,如武后、韦后、安乐公主、太平公主等是也。” |
推诚置腹 | 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卷:“吾推诚置腹,何愁彼不宾服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