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椽大笔的成语故事


如椽大笔

拼音rú chuán dà bǐ

基本解释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。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;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。

出处宋 邵雍《大字吟》:“诗成半醉正陶然,更用如椽大笔抄。”


如椽大笔的典故

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,胆识过人,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。他经常是口若悬河,下笔成文。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,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,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。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如椽大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化敌为友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12章:“我们说这就具备了化敌为友的条件。”
言不达意 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二·思明》:“以译者言不达意,复为书晓之。”
至人无梦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十九回:“自古至人无梦,梦境忽来,未必无兆。”
林下风范 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》第八回:“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?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,就是这样吗?”
穷侈极欲 《新唐书·孙伏伽传》:“方自谓功德盛五帝,迈三王,穷侈极欲,使天下士肝脑涂地,户口殚耗,盗贼日滋。”
毛毛腾腾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91回:“见他们毛毛腾腾,北侠看着,有点诧异。”
口出大言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,更不敢上前,且立住脚观看。”
啼啼哭哭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只见许多男女,啼啼哭哭,在街上过。”
臧否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,每与之言,未尝臧否人物。”
价增一顾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伯乐乃还而视之,去而顾之,一旦马价十倍。”
一面之交 汉 崔寔《本论》:“且观世人之相论也,徒以一面之交,定臧否之决。”
材士练兵 银雀山 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十问》:“击此者,必将三分我兵,练我死士,二者延阵张翼,一者材士练兵,期其中极。”
有要没紧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55回:“我且有要没紧,慢慢的仔细寻罢了。”
长生久视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
忑忑忐忐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我从来驳驳劣劣,世不曾忑忑忐忐,打熬成不厌天生敢。”
勇者不惧 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曰:'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'”
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;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”
恶稔罪盈 宋 王谠《唐语林 补遗》:“主辱臣死,当臣致命之时;恶稔罪盈,是贼灭亡之日。”
自取其殃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一折:“也终防别生事故,休迟缓自取其殃。”
优劣得所
怒从心起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1回:“惠公在车上望见庆郑,怒从心起。”
摧山搅海 明·无名氏《齐天大圣》第二折:“到来日战鼓连天,喊声振地,猛烈神摧山搅海,连珠炮有似轰雷。”
执迷不返 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若负固不悛,执迷不返,则命将遣师,剿平诸国。”
振缨王室 南朝·陈·沈炯《祭梁吴郡袁府君文》:“日者明德世彦,振缨王室。”
殢云尤雨 北宋·柳永《浪淘沙慢》词:“殢云尤雨,有万般千种,相怜相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