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惊胆碎的成语故事

拼音xīn jīng dǎn suì
基本解释碎:破裂。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。
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30回:“下令急回兵北走。众军心惊胆碎,兵溃争先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心惊胆碎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心惊胆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绝长续短 | 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。” |
久经风霜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40章:“他那久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微笑。” |
三从四德 | 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不学些三从四德,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。” |
恨之入骨 | 晋 葛洪《<抱朴子外篇>自序》:“见侵者则恨之入骨,剧于血仇。” |
他乡遇故知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回:“果然有志竟成,上月被他打死一个,今日又去打虎,谁知恰好遇见贤侄。邂逅相逢,真是‘万里他乡遇故知’可谓三生有幸!” |
麟角凤嘴 | 汉 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》:“煮凤喙及麟角,合煎作膏,名之为续弦胶,或名连金泥。此胶能续弓驽已断之弦,刀剑断折之金。” |
目秀眉清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回:“更兼目秀眉清,唇红齿白,发挽乌云,指排削玉。” |
判若云泥 | 唐·杜甫《送韦书记赴西安》诗:“夫子歘通贵,云泥相望悬。” |
雁塔题名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:“进士题名,自神龙之后,过关宴后,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。” |
殊涂同归 | 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” |
还我河山 | 宋·赵与时《宾退录》第五卷:“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:‘我好来朝,便终于还我河山。’” |
啧啧称赞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回:“戴宗啧啧称赞道:‘好个留侯!’” |
相应不理 | 谢觉哉《整疯子》:“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,悬崖勒马、不要摔下崖去,他都相应不理。” |
泥名失实 | 宋·程大昌《考古编·诗论九》:“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,尚破碎如此,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欤!” |
有过之,无不及 | |
秦晋之好 | 元 乔梦符《两世姻缘》:“末将不才,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,亦不玷辱了他,他如何便不相容。” |
鸠形鹄面 | 清 黄景仁《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》:“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,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。” |
生手生脚 | 端木蕻良《鹭鸶湖的忧郁》:“他生手生脚的,心头忐忑的跳着。” |
斯文扫地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那位少爷话也收了;接过卷子来,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。” |
清莹秀澈 | |
偷营劫寨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二卷:“和尚言:‘老僧今年胆大。’先生道:‘住!贫道从来胆大,专会偷营劫寨。夺了袖中金锤,留下三千世界。’” |
忐上忑下 | 《宋元戏文辑佚·张资鸳鸯灯》:“吃了万千控持,谙了无限磨难,受了多少忐上忑下。” |
食不求饱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宽饶居不求安,食不求饱,进有忧国之心,退有死节之义。” |
鸣珂锵玉 | 宋·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·先兆》:“寻尚主,拜驸马都尉,鸣珂锵玉,出入禁挞,良田甲第,珍宝奇玩,豪华富贵,冠于一时。” |
得不偿丧 | 金·王若虚《进士彭子升墓志》:“晚登一第,则到官未满而亡,仅予随夺,得不偿丧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