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头垢面的成语故事

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
基本解释蓬:蓬草;散乱 ;垢:污秽;脏。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。
出处《魏书 封轨传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?”
蓬头垢面的典故
北魏时期,回族人封轨为人正直,喜欢学习,对儒家经典特有研究,他十分注意修饰打扮,有个不修边幅的文人说有学问的人都不注重打扮。封轨回答道:“品行好的人更应注重整洁,并不是蓬头垢面的人才能做贤人的。”那人悻悻而归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蓬头垢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与世长辞 | 汉 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追渔父以同嬉,超埃尘以遐逝,与世事乎常辞。” |
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》:“某甲虽在黄梅随众,实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处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今行者,即是某甲师也。” |
气贯长虹 |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于维巨卿,气贯虹霓,义高云汉。” |
遗迹谈虚 | 宋·程大昌《〈演繁露〉序》:“然有退之(韩愈)之学则可,无退之之学而遗迹谈虚,恐援据所及,金根金银或相贸易,并可赧矣。” |
一沐三握发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解》:“周公一沐三握发,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。” |
礼仪之邦 |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,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,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,一点文化也没有。” |
此而可忍,孰不可忍 | 《晋书 解系传》:“[司马伦]怒曰:‘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,况此人(解系)兄弟轻我邪!此而可忍,孰不可忍!” |
飞蛾投焰 | 明·汪廷讷《狮吼记·住锡》:“只因迷宿本,似飞蛾投焰,自取焚身。” |
尖嘴薄舌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你既要骗我酒吃,又斗我围棋,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!” |
血肉淋漓 | 宋·洪迈《夷坚甲志·髙俊入冥》:“狱卒割剔其股文,血肉淋漓,形容枯瘠不类人。” |
节骨眼 | 王朔《永失我爱》:“别起什么邪念,起也没用,都到这节骨眼了,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。” |
跑肚拉稀 | |
急先锋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三回:“为是他性急,撮盐入火,为国家面上,只要争气,当先厮杀,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。” |
开心见胆 | 沙汀《困兽记》:“由于眼前田畴对于孟瑜表示出来的爱情,尤其是他那种开心见胆的热忱。” |
垂暮之年 | 宋 张元干《庐川词 醉落魄》:“年华垂暮犹离索。 |
如坠五里雾中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刘谓王曰:‘渊源真可!’王曰:‘卿故坠其云雾中’。” |
仓皇无措 | 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判土地》:“次日崇之至,值河泛涨,中流失楫,舟人仓皇无措。” |
壶浆塞道 | 《周书·于翼传》:“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,并壶浆塞道。” |
龙骧虎峙 | 明·方孝孺《春秋诸君子赞·公子友》:“龙骧虎峙,蛇豕屏窜。” |
自今已往 | 《莲池伤足自规》:“自今已往,得一时筋骨轻安,行坐随意,即当思及六道众生苦恼,一心正念。自今已往,虽有人恶骂加我者,非言谤我者,乃至批我颊者,唾我面者,悉顺受之,一心正念。” |
翠围珠绕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十六回:“听一派凤管鸾箫,见一簇翠围珠绕。” |
耻言人过 | 唐李华《御史中丞壁记》:“汉文好黄老,而公卿耻言人过。举盛德则仪形着矣,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!” |
挑精拣肥 | 张爱玲《郁金香》:“人家好好的小姐你就挑精拣肥的,成天的跟丫头们打打闹闹,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!” |
再当冯妇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时局在大动荡,我的心境在别种意义上也在大动荡。我自己实在是不愿意再当冯妇。” |
搢绅之士 | 《晋书·舆服志》:“所谓搢绅之士者,搢芴而垂绅带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