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伏烧埋的成语故事


不伏烧埋

拼音bù fú shāo mái

基本解释伏:屈服;烧埋:烧埋银钱,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。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。

出处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四折:“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,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;若不打,这顽皮不改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伏烧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伏烧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来鸿去燕 清 黄景仁《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》诗:“来鸿去燕江干路,露宿风飞各朝暮。”
宝马香车 唐 沈佺期《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》:“宝马香车清渭滨,红桃碧柳禊堂春。”
云心鹤眼 唐·白居易《酬杨八》诗:“君以旷怀宜静境,我因蹇步称闲官。闭门足病非高士,劳作云心鹤眼看。”
毛举细务 宋·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,毛举细事以乱大谋。”
不法之徒 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11回:“而今我国大清,焉有这样不法之徒?”
病病歪歪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你教大爷歇歇吧,他病病歪歪!”
好心没好报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出了好心没有好报,看来为人也很有限。”
外强中瘠 清·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英国被兵》:“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,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,积岁构兵,外强中瘠。”
千金比屋
迷途知返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》:“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!若迷而知返,尚可以免。”
苦口逆耳 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药苦口利于病。”
人面桃花 唐 崔护《游城南》诗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直眉楞眼 邓十喆《活矿工和死把头》:“老矿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,想起了自己的女儿。”
童男童女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使人仍赍童男童女,入海求之。”
话不在行
香喉玉口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偷曲》:“向绮窗深处,秘本翻誊,香喉玉口,亲将绝调教成。”
狂瞽之说 《南史·虞寄传》:“使得尽狂瞽之说,披肝胆之诚。”
天诱其衷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天祸卫国,君臣不协,以及此忧也。今天诱其衷,使皆降心以相从也。”
深入骨髓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回:“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,见丘岳重伤,恨梁山泊深入骨髓。”
断管残渖
装痴做疯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0卷:“吾故意装痴做疯,教他不识咱真相。”
油光水滑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原来这顶柜子里面,中腰不安抽屉,下面也没榻板;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,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。”
惹祸招灾 元 张养浩《普天乐》:“莫刚直,休豪迈,于身无益,惹祸招灾。”
专权擅势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先王之时,春阳君相,专权擅势,蔽晦先王,独制官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