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语莺呼的成语故事


燕语莺呼

拼音yàn yǔ yīng hū

基本解释莺:黄鹂。燕子的话语,黄鹂的歌声。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年轻女子的笑声。

出处明·无名氏《浣花溪》第三折:“狂蜂浪蝶檐外舞,绿杨堤燕语莺呼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燕语莺呼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燕语莺呼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老牛舐犊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彪传》:“子修为曹操所杀,操见彪问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对曰:‘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’”
轰轰烈烈 宋 文天祥《沁园春 题张许双庙》词:“人生欻翕云亡,好烈烈轰轰一场。”
神不守舍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疲乏之极,神不守舍。”
把薪助火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2回:“今求军马钱粮,切不可与。如若相助,是把薪助火也。”
血气方壮 《新唐书·张嘉贞传》:“昔马周起徒步,谒人主,血气方壮,太宗用之,能尽其才,甫五十而没。”
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绳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3回:“真真‘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绳’光景。”
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 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吴国贤臣伍子胥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经武律,以立其身。”
兴致淋漓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0回:“有时有了兴致淋漓的时节,就难免有些‘小德出入’。”
文经武纬 唐·颜真卿《郭公庙碑铭》:“文经武纬,训徒陟步。”
寸步不让 清 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》:“盖西国政治之基础,在于民权,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,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,以自利天下。
管见所及 《抱朴子 勤求》:“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。而管见之属,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,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。”
片鳞半爪 清·陈田《明诗纪事·孙宜》:“余观其诗,剽拟字句,了无意味,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。”
相门洒扫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魏勃少时,欲求见齐相曹参,家贫无以自通,乃常独早夜扫齐相舍人门外。”
儒雅风流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脱套》:“方巾与有带飘巾,同为雅者之服。飘巾儒雅风流,方巾老成持重。”
鱼龙漫衍 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:“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户、海中砀极、漫衍鱼龙、鱼抵之戏以观视之。”
议论蜂起 宋·陈亮《又乙巳春(答朱元晦秘书熹)书》:“秘书与叔昌子约书,乃言‘诸贤死后,议论蜂起’。有独力不能支之意。”
眠花藉柳 清李渔《闲情偶寄 声容 选姿》:“予一介寒生,终身落魄……而敢谬次音容,侈谈歌舞,贻笑于眠花藉柳之人哉!”
心如死灰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知冯游》:“形若槁骸,心若死灰。”
根牙盘错
不爽累黍 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 姚云纤》:“女凿壁偷听,得其指授,无人时转喉学唱,音韵抑扬,不爽累黍。”
回邪入正 隋·吉藏《三论玄义》卷下:“《百论》为回邪入正。”
迎刃而理 清 周在浚《行述》:“潍,剧邑也,事繁丛弊,先大夫以书生受事,迎刃而理。”
公忠体国 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·〈侈靡篇〉的研究》:“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,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,来办这项国事。”
切中时弊 宋 苏舜钦《诣匦疏 景祐五年》:“旬余日来,闻颇有言事者,其间岂无切中时弊,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。”
甄奇录异 《三国志·吴志·步骘传》:“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,诸葛瑾……李肃、周条、石幹十一人,甄别形状。”裴松之注引三国·吴·韦昭《吴书》:“[李肃]善论议,臧否得中,甄奇录异,荐述后进,题目品藻,曲有条贯,众以此服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