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蟾折桂的成语故事

拼音pān chán shé guì
基本解释攀登蟾宫,折取月桂。喻科举登第。
出处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你傲的是攀蟾折桂手,你敬的是闭月羞花貌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攀蟾折桂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攀蟾折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损人不利己 |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 |
好语如珠 | 宋·苏轼《次韵答子由》诗:“好语如珠串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” |
风激电飞 | 《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》:“云合雾集,风激电飞,量时揆宜,用取世资。” |
风和日暄 | 明 汪廷讷《狮吼记 赏春》:“风和日暄,燕交飞触碎胭脂片。” |
言有尽而意无穷 |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辨》:“盛唐诸人惟在兴趣,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。故其妙处,透彻玲珑,不可凑泊,如空中之音,相中之色,水中之月,镜中之象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” |
风尘之言 | 《魏书·王慧龙传》:“赐慧龙玺书曰:‘义隆畏将军如虎,欲相中害,朕自知之,风尘之言,想不足介意也。” |
欺硬怕软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楔子:“我从来欺硬怕软,吃苦不甘,你休只因亲事胡扑俺。” |
默默无语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一回:“杨御史见苏御史词色不顺,便默默无语。” |
促膝而谈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40卷:“你看他剖橙而食,促膝而谈,欲去欲留,相调相谑。” |
仰屋着书 | 《梁书 南平元襄王伟传》:“下官历观世人,多有不好欢乐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着书。千秋万岁,谁传此者。” |
自我陶醉 | 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三幕:“侠(渐渐激昂起来,显出自我陶醉的神气)‘我侠累,手有搏虎之力,比姜太公还要足智多谋,谁个能够把我怎样?’” |
大获全胜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》:“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……梁家大获全胜。” |
指东说西 | 曹禺《雷雨》第三幕:“你要骂我就骂我,别指东说西,欺负妈妈好说话。” |
志高气扬 | 《史记 苏秦列传》:“家殷人足,志高气扬。” |
通文调武 | 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严刑》:“我这里是甚麽衙门?谁许你通文调武,可恶!” |
一鞭先着 | |
之死靡它 | 《诗经 鄘风 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。” |
骥子龙文 | 《南史·张融传》:“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、景鸿,并有逸才,河东呼景鸾为骥子,景鸿为龙文。” |
掌上观文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曹操、孙权,吾视之若掌上观文,量此小县,何足介意!” |
李郭同船 | 宋·吕渭老《水调歌头·陈性孺不相见十年》词:“闻道山阴回棹,相去都无百里,李郭可同船。” |
蛛游蜩化 | 明·李东阳《奕说》:“故或役心命志,如蛛游蜩化而不自知。” |
主文谲谏 | 《毛诗序》:“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虎超龙骧 | 三国 魏 曹植《汉二祖优劣论》:“当此时也,九州鼎沸,四海渊涌。言帝者二三,称王者四五。鸱视狼顾,虎超龙骧。” |
忧形于色 | 《旧唐书·五行志》:“四年六月,天下旱,蝗食田,祷祈无效,上忧形于色。” |
魂飞魄飏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7回:“雪白玉体透帘帷,禁不住魂飞魄飏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