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足屏息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òng zú píng xī
基本解释同“重足屏气”。
出处宋·叶適《法度总论二》:“魏武虽严科条,审律令,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,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重足屏息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重足屏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白云苍狗 | 唐 杜甫《可叹》诗:“天上浮云似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 |
通今博古 |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兼且通今博古,出口成文。” |
通天彻地 | 元·石君宝《李亚仙花酒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,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。” |
朋比为奸 | 宋 高登《高东溪集》:“此曹当尽伏诛,今且偃自恣,尚欲朋比为奸,蒙蔽天日。” |
切齿痛恨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彼此俱有切齿之恨。” |
含哺鼓腹 | 庄周《庄子 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 |
牵衣肘见 | 语出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……三日不举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绝缨,捉襟而肘见,纳屦而踵决。” |
乡土难离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天瑞》:“有人去乡土,离六亲。” |
鼻息如雷 | 宋 沈括《梦溪笔谈 人事》:“上使人微觇准所为,而准方酣寝于中书,鼻息如雷。” |
遗物识心 | 晋·陆机《赠冯文罴迁丘令》:“出自幽谷,及尔同林。双情交映,遗物识心。” |
袒胸露背 | 蔡东藩《南北史演义》第71回:“湛越加咆哮,迫令宫女褫李氏衣,使她袒胸露背,然后取鞭自挞。” |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 | 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 |
扣盘扪烛 | 宋 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'日之状如铜盘。'扣盘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'日之光如烛。'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钥,以为日也。” |
尽心尽力 | 《晋书 王坦之传》:“且受遇先帝,绸缪缱绻,并志竭忠贞,尽心尽力,归诚陛下,以报先帝。” |
家有弊帚,享之千金 | 汉 班固《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弊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’” |
屹然不动 | 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十回:“全军却伏在营里,屹然不动。” |
隋珠荆璧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立神明通天之台,造甲乙之帐,络以隋珠荆璧。” |
请由此亡 | |
汲引忘疲 | 唐 骆宾王《上衮州刺史启》:“汲引忘疲,奖题不倦。” |
依希犹记 | 宋·苏轼《题灵峰寺壁》:“前世德云今我是,依希犹记妙高台。” |
装虚作假 | 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一章:“他一转身,站在梁建对面说:‘我有必要对你装虚作假?’” |
圆冠方领 | 唐·王勃《益州夫子庙碑》:“圆冠方领,再行邹鲁之风。” |
村生泊长 | 明·无名氏《孟母三移》第一折:“他乃是公子人家子孙,强似您这等村生泊长,无指教的小厮每。” |
轻贤慢士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3回:“韩玄残暴不仁,轻贤慢士。” |
张嘴挢舌 | 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一回:“重庆道一见了他,也不暇多叙寒暄,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。某观察听了,不觉张嘴挢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