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底捞针的成语故事


水底捞针

拼音shuǐ dǐ lāo zhēn

基本解释在水底下捞一根针。形容很难找到。

出处元·吴昌龄《二郎收猪八戒》第三折:“俊儿夫似海内寻针,姻缘事在天数临,无缘分怎的消任?直耽搁到如今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水底捞针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水底捞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以弱制强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
不知所措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》:“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,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力挽狂澜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障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于既倒。”
栉霜沐露 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僦居》:“栉霜沐露多劳顿,喜借得一帆风顺。”
枯苗望雨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寡君望蹇先生之临,如枯苗望雨。”
福业相牵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02卷:“有缘无缘,福业相牵,有缘福至,无缘业缠。”
蜂合蚁聚 前蜀 杜光庭《中和周天醮词》:“蠢彼不庭,敢违天道……欲恃其蜂合蚁聚之势,仗锄耰白挺之徒,垂二十年不宾睿化。”
激昂慷慨 清 归庄《顾天石诗序》:“太白《古风》,而寄托深远,激昂慷慨,前无古人。”
进退触籓
兔起鹘落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》:“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即逝矣。”
赤膊上阵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许褚性起,飞回阵中,卸下盔甲,浑身筋突,赤体提刀,翻身上马,来与马超决战。”
事在必行 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·养生说》:“如孙武令,事在必行,何卜之有?”
恂恂善诱 汉·赵壹《报皇甫规书》:“岂悟君子,自生怠倦,失恂恂善诱之德,同亡国骄惰之志,盖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
悄然无声 唐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诗:“东舟西舫悄无言,惟见江心秋月白。”
金迷纸醉 宋 陶穀《清异录 金迷纸醉》:“有一小室,窗牖焕明,器皆金饰,光莹四射,金采夺目。所亲见之,归语人曰:‘此室暂憩,令人金迷纸醉。’”
分钗断带 晋 袁宏《后汉纪 灵帝纪上》:“妇人见去,当分钗断带。”
公事公办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2回:“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,所以带印在此,情愿纳还此职,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。”
一刹那间 陶铸《松树的风格》:“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,他们想的不是自己,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。”
天兵天将 清 贾凫西《木皮散人鼓词 开场》:“那鲧却生的儿子,神通广大,伏虎降龙,手下天兵天将,那等利害。”
上和下睦 元·岳伯川《铁拐李》第二折:“常则是户静门清,上和下睦,立计成家,众口流传。”
风起浪涌 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尝与孙绰等泛海,风起浪涌,诸人并惧,安吟啸自若。”
私恩小惠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饰邪》:“必明于公私之分,明法制,去私恩。”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”
儗非其伦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儗人必于其伦。”
熔今铸古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弹丝》:“那曾见熔今铸古五车饶,冰茧花生玉粟娇。”
老马嘶风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‘老马嘶风,英心未退’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