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潜阐幽的成语故事

拼音fā qián chǎn yōu
基本解释潜:潜伏;幽:隐藏。阐发沉渐深奥的事理。
出处清·薛福成《庸庵笔记·述异·桃花夫人示梦》:“此翰苑笔也,聊赠一枝,以报发潜阐幽之厚意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发潜阐幽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发潜阐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源源本本 | 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,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,讲的源源本本,有条有理。” |
手起刀落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:“武松道:‘原来恁地,却饶你不得。’手起刀落,也把这人杀了。” |
蹑影追风 | 《梁书 王僧孺传》:“入班九棘,出专千里,据操撮之雄官,参人伦之显职,虽古之爵人不次,取士无名,未有蹑影追风,奔骤之若此者也。” |
狡焉思肆 | 晋·潘岳《关中诗》:“蠢尔戎狄,狡焉思肆。” |
不忘故旧 | 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:“多谢大王不忘故旧。” |
蹇视高步 | 鲁迅《坟 摩罗诗力说》:“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,文明先进,四邻莫之与伦,蹇视高步,因益为特别之发达。” |
羊质虎形 | 《慈溪太后演义》第13回:“看似新机勃发,政局昌明,其实是徒袭皮毛,未得精髓,羊质虎形,济什么事?” |
鼷鼠饮河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。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 |
烈烈轰轰 | 宋·文天祥《沁园春·题张许双庙》词:“人生欻翕云亡,好烈烈轰轰做一场。” |
春笋怒发 | |
忧国忘身 | 《晋书·淮南忠壮王允传》:“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,忧国忘身,讨乱奋发,几于克捷。” |
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| 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伯夷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颜渊虽笃学,附骥尾而行益显。” |
矜能负才 | 《晋书·唐彬传》:“邓艾忌克诡狭,矜能负才,顺从者谓为见事,直言者谓之触迕。” |
毛举细事 | 宋·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,毛举细事,以乱大谋。” |
悖入悖出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,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” |
断发纹身 | 冯至《伍子胥》九:“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,他们是断发纹身的。” |
枕山臂江 | 宋·王应麟《玉海·地理·州镇》:“庆元据会稽之东,枕山臂江,负溟渤,控扶桑。” |
眼不转睛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0回:“行者在旁,眼不转睛,看着那怪揭起两三层衣服,贴身带着三个铃儿。” |
隋珠和玉 | 明·徐复祚《一文钱》第二折:“他的质当从表饶本,有的是隋珠和玉、赤仄黄银。” |
窝停主人 | 宋洪迈《夷坚癸志 李五郎》:“为盗有求不惬,诬为窝停主人,诉于郡,不见察,故陷党中。” |
曳裾王门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邹阳传》:“饰固陋之心,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?” |
辅弼之勋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何夔传》:“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焉,以贤则君有醇固之茂焉。” |
斜行横阵 | 宋·苏轼《水龙吟》词:“万重云外,斜行横阵,才疏又缀。” |
云梦闲情 | 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序:“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,望高唐之观,其上独有云气……王曰:‘何谓朝云?’玉曰:‘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曰:“妾巫山之女也,为高唐之客,闻君游高唐,原荐枕席。” |
韬神晦迹 | 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粤若高祖文皇帝,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,韬神晦迹则紫气冲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