讷于言,敏于行的成语故事

拼音nè yú yán,mǐn yú xíng
基本解释讷:语言迟钝;敏:敏捷。指说话谨慎,办事敏捷。
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讷于言,敏于行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讷于言,敏于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破天荒 |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四卷:“唐荆州衣冠薮泽,每岁解送举人,多不成名,号日天荒解。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,号为‘破天荒’。” |
顽廉懦立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。” |
颐指进退 | 《旧唐书·郭子仪传》:“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,皆王侯重贵,子仪颐指进退,如仆隶焉。” |
太上忘情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圣人忘情,最下不及情,情之所钟,正在我辈。” |
优游涵泳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朱熹集注引胡氏曰:“圣人言此,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,不可躐等而进。” |
簇锦团花 | 明 郭勋《英烈传》第一回:“正出朝门,恰遇知心好友,现做太尉,叫做哈麻,领着一班女乐,都穿着绝样簇锦团花白寿衣,都戴着七星摇拽堕马妆角髻,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……约有五十余人进宫而来。” |
支分节解 | 宋·朱熹《〈中庸章句〉序》:“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,脉络贯通,详略相因,巨细毕举。” |
谄笑胁肩 | 《初刻折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,当面只是甜言蜜语,谄笑胁肩,赚他上手。” |
敬若神明 |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民率其君,爱之如父母,仰之如日月,敬之如神明,畏之如雷霆。” |
情趣相得 | 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稚珪风韵清疏,好文咏,饮酒七八斗,与外兄张融,情趣相得。” |
童男童女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使人仍赍童男童女,入海求之。” |
上不得台盘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胡老爹上不得台盘,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、称肉,乱窜。” |
熬心费力 | 马烽《太阳刚刚出山》:“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,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。” |
生炒热卖 | 茅盾《如何击退颓风》:“为了要吃饭,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,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,生炒热卖。” |
连州比县 | 《陈书·高祖纪》:“自八纮九野,瓜剖豆分,窃帝偷王,连州比县。” |
福为祸始 | 晋·卢谌《赠刘琨》诗:“福为祸始,祸作福阶。”李善注引《韩诗》:“利为用本,福为祸先。” |
唇如激丹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今将军兼此三者,身长八尺二寸,面目有光,唇如激丹,齿如齐贝,音中黄钟,而名曰盗跖。” |
东徙西迁 | 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黄宗羲》:“宗羲窜匿草莽,东徙西迁,屡濒于危。” |
奉如圭臬 |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22章:“我治军向来注重养廉养耻,‘扬善于公厅,归过于私室’的明教奉如圭臬。” |
冠盖相属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遣使冠盖相属于道,护之,下巴蜀粟以振之。” |
油煎火燎 |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他觉着,像有个什么东西,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,闹得血管里的血,也加快了流速。继而,心里又油煎火燎,阵阵剧疼。” |
息军养士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6回:“按甲寝兵,息军养士,待时而动。” |
贵极人臣 | 《三国志 吴书 孙林传》:“因缘肺腑,位极人臣。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》:“贵极人臣,富兼山海,居止第宅,匹于帝宫。” |
救过不遑 | 清·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》上卷:“上方综核名实,分别功罪,群臣救过不遑。” |
济时行道 | 明·杨澄《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》:“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,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