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贞九烈的成语故事


七贞九烈

拼音qī zhēn jiǔ liè

基本解释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,宁死不失身。

出处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:“拼守着七贞九烈,怕甚么六问三推,一任他万打千敲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七贞九烈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七贞九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白云苍狗 唐 杜甫《可叹》诗:“天上浮云似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
随俗雅化
报仇雪恨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8回:“滥官害民贼徒,把我全家诛戮,今日正好报仇雪恨!”
一暴十寒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
峰回路转 宋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”
深文周纳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与赵禹共定诸律令,务在深文。”
安土重旧 《后汉书 南蛮传》:“[蛮夷]外痴内黠,安土重旧。”
追根穷源 惜红馆主《续啼笑因缘》第三十七回:“原来家树、凤喜这头婚姻,追根穷源,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。”
目断鳞鸿 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誓盟牛女》:“小姐,看你背里沈吟,想是心中明白,何不口传信息,免他目断鳞鸿。”
百发百中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西周策》:“夫射柳叶者,百发百中,而不以善息。”
知足知止 《周书·萧大阛传》:“况乎智不逸群,行不高物,而欲辛苦一生,何其僻也。岂如知足知止,萧然无尽。”
死相枕藉 《明史·李文祥等传赞》:“抗言极论,窜嫡接踵,而来者愈多;死相枕藉,而赴蹈恐后。”
鳏寡孤独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;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”
破觚为圜 《汉书·酷吏传序》:“汉兴,破觚而为圜,斵琱而为朴,号为罔漏吞舟之鱼。”
一脉相承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如今这两个侄儿,虽分鸿胪、宜宾两派,毕竟一脉相承,所以一个模样。”
精诚所至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贞心不寐,死后重谐。”
安忍无亲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。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。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倚马可待 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韩宗书》:“纵之以清淡,请日试万言,倚马可待。”
一模二样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:“又或有将金银珠宝首饰来解的,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数,便一模二样,暗地里打造来换了。”
岁聿云暮 《魏书·乐志》:“既岁聿云暮,三朝无远,请共本曹尚书及郎中部率呈试。”
冰洁玉清 《初学记》卷宗十七引《吴先贤传 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传赞》:“猗猗茂才,执节云停,志励秋霜,冰洁玉清。”
死样活气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‘京派’和‘海派’》:“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,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。”
欲取姑与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36章:“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”
玉液金波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。”
高蹈远引 明·李贽《焚书·复焦弱侯》:“况乎以一时之喜怒,以一人之爱憎,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,混俗和光之徒,皮毛臭秽之夫,如周丘其人者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