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男子侄的成语故事


弟男子侄

拼音dì nán zǐ zhí

基本解释泛指晚辈男子。

出处清 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不一时,催命鬼领了几个弟男子侄来到庙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弟男子侄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弟男子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星霜屡移 唐 高适《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》:“星霜屡移,书奏仍阙。”
安步当车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
穷猿投林 《晋书·李充传》:“穷猿投林,岂睱择木。”
尘头大起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0回:“山后尘头大起,必有伏兵。”
志坚行苦 唐·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娥志坚行苦,霜舂雨薪,不倦筋力,十三年四月,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,竟以小娥为法号,不忘本也。”
法不容情 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四卷第十回:“金学曾实不忍伤害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,但法不容情。”
以公灭私 《书·周官》:“以公灭私,民其允怀。”蔡沈集传:“以天下之公理,灭一己之私情。”
还淳返朴 《梁书·明山宾传》:“处士阮孝绪闻之,叹曰:‘此言足使还淳还朴,激薄停浇矣。”
椎肤剥髓 明·唐顺之《与郑户部书》:“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,而椎肤剥髓、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。”
瑶台阆苑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招婿》:“状元乃天禄石渠之贵客,小姐是瑶台阆苑之神仙。”
蜂虿作于怀袖 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蜂虿作于怀袖,勇夫为之惊骇,出于意外故也。”
国而忘家 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,你我为朝廷办事,就是不顾私亲,也还觉得于心无愧。”
聪明智慧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洒雪堂巧结良缘》:“不觉魏鹏渐渐长大……聪明智慧,熟于经史。”
通时达务 清·陈确《答沈朗思书》:“而通时达务之士,则又群相惊惧危恐,蓄缩而莫取出一言。”
一虎难敌众犬
功烈震主 宋·李觏《袁州州学记》:“功烈震主者,闻命而释兵。”
积微成著 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夫尽小者大,积微成著,德至者色泽洽,行尽而声问远。”
文子同升 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。子闻之,曰:‘可以为文矣。’”
骗吃混喝
负固不服 《周礼夏官大司马》:“野荒民散则削之,负固不服则侵之。”郑玄注:“负,犹恃也,固,险可依以固者也;不服,不事大也。”
几尽一刻
韶光淑气 唐·李世民《春日玄武门宴群臣》诗:“韶光开令序,淑气动芳年。”
推三挨四 茅盾《第一阶段的故事》:“几次叫你做个手脚,你总是推三挨四,还打官话。”
戴清履浊 前蜀·杜光庭《都监将军周天醮词》:“伏念戴清履浊,寓世立身,事主奉亲,自家刑国,虽忠贞励节,勤瘁在公,而休祉难臻,愆违易集。”
蛛丝虫迹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79回:“蛛丝虫迹,屋漏蜗涎,不即不离,有意无意,其妙何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