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豹狼虫的成语故事

拼音hǔ bào láng chóng
基本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。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。
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手中那棒,上抵三十三天,下至十八层地狱,把些虎豹狼虫,满山群怪,七十二洞妖王,都吓得磕头礼拜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虎豹狼虫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虎豹狼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凤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 文》:“康对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凤毛麟角。” |
天时地利人和 | 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孙膑兵法 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 |
遗臭万年 | 《宋史 林勋等传赞》:“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,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,遗臭万年者也。” |
花香鸟语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8回:“云雾渐淡,日色微明,四面也有人烟来往,各处花香鸟语,颇可盘桓。” |
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渔父》: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,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” |
轰雷掣电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黛玉听了这话,如轰雷掣电,细细思之,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真切。” |
燕妒莺惭 | 《红楼梦》第二七回:“满园里秀带飘飘摇,花枝招展,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,燕妒莺惭,一时也道不尽。” |
受之无愧 |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四卷:“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,万般辛苦,受之无愧。” |
有一利必有一弊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》:“但是,真如先哲之谓‘有一利必有一弊’罢,同时也开始了火灾。” |
日短心长 | 清·黄宗羲《与李杲堂陈介眉书》:“惟是旦中生平之志,不安于九品之下中,故铭言日短心长,身名就剥,所以哀之者至矣。” |
雾里看花 | 唐 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诗:“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” |
扶善惩恶 | 郭沫若《文学与社会》:“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,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,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,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。” |
铜琶铁板 | 宋 俞文豹《吹剑续录》:“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,唱‘杨柳外晓风残月’。学士词,须关西大汉持铁板,唱‘大江东去’。” |
班荆道旧 | 典出《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,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……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杜预注:“班,布也。布荆坐地,共议归楚,事朋友世亲。” |
肩负重任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栾超家和陈小柱,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,肩负重任,离开威虎山,直奔神河庙。” |
肉山酒海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与吴季重书》:“原举泰山以为肉,倾东海以为酒。” |
逖听远闻 | 唐 姚思廉《梁书 武帝纪中》:“庶以矜隐之念,昭被四方,逖听远闻,事均亲览。” |
大同境域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 |
戴大帽子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8回:“中丞穿的是件接衫,也没有戴大帽子。” |
悬羊打鼓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7回:“又暗令兵士通知各位元帅,将各营虚设旗帐,悬羊打鼓。” |
偷安苟且 | 宋·苏轼《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》:“其幸存者,亦皆偷安苟且,不为子孙长久虑。” |
穴处之徒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魏嚣传》:“而王之将吏,群居穴处之徒。” |
根牢蒂固 | 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回:“从来说‘腊雪培元气’,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。” |
日远日疏,日亲日近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自古道:‘日远日疏,日亲日近。’” |
男女别途 | 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夜不闭户,道不拾遗,男女别途,举选上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