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若儿戏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ì ruò ér xì
基本解释见“视同儿戏”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曩者霸上,棘门军,若儿戏耳,其将固可袭而虏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视若儿戏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视若儿戏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恋栈不去 | 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驽马恋栈豆。” |
倒悬之患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全琮传》:“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。” |
三余读书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从学者云:‘苦渴无日。’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三余之意,遇言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 |
谈笑有鸿儒 | 唐 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 |
抱法处势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难势》:“抱法处势则治,背法去势则乱。” |
格格不吐 | 清·何焯《义门读书记·元丰类稿》:“《上欧阳舍人书》文弱而碎,其论事又格格不吐,此少作故也。” |
蔼然可亲 | 明 李开先《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》:“迄今才八阅月,绝从生之文法,除苛细之科条,虽若凛不可犯,而实蔼然可亲。” |
计无所施 | 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因为田承嗣所縻,曾因讨叛,飞矢中肩。左右与之拔箭,而镞留于骨……曹进痛楚,计无所施。” |
喟然而叹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昔者仲尼与于蜡宾,事毕,出游于观上,喟然而叹。” |
夔龙礼乐 |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夔龙礼乐承先范,班马文章勘墨铅。” |
死相枕藉 | 《明史·李文祥等传赞》:“抗言极论,窜嫡接踵,而来者愈多;死相枕藉,而赴蹈恐后。” |
以珠弹雀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” |
敌王所忾 | 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杨伯峻注:“王之所恨怒者,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。” |
鼓唇咋舌 | 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·席氏多贤》:“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,欲以罔利。” |
铁面鎗牙 | |
身入其境 | 清·周生《扬州梦·梦中人·毕生妇》:“时而点头会意……时而如身入其境。” |
分金掰两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五回:“真真泥腿光棍,专会打算盘、分金掰两的。” |
时移势易 | 清 杭世骏《质疑 诸史》:“时移势易,踵事增华,亦不得独罪商君矣。” |
眼中拔钉 | 《新五代史 杂传八 赵在礼》:“在礼在宋州,人尤苦之;已而罢去,宋人喜而相谓曰:'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?'” |
神籁自韵 | 汉·桓麟《西王母传》:“瑶干千寻,无风而神籁自韵,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。” |
张大其辞 |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一回:“卿于席间,张大其辞,虽然存了齐国一时体面,只恐三杰之后,难乎其继。如之奈何?” |
不为已甚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朱熹集注:“己,犹太也。杨氏曰:‘言圣人所为,本分之外,未加毫末。’” |
寂若无人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笺本·德行下》:“傅茂远泊然静处,不妄交游民,袁司徒第经其户,辄叹曰:‘经其户寂若无人,披其帷,其人斯在。岂得非名贤。’” |
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 | 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。” |
福生于微 | 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福生于微,祸生于忽。日夜恐惧,唯恐不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