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难解危的成语故事

拼音jiù nán jiě wēi
基本解释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。
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4回:“这两个女子,便都有些盗贼意思,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,救难解危,方是修仙正路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救难解危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救难解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与世长辞 | 汉 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追渔父以同嬉,超埃尘以遐逝,与世事乎常辞。” |
定国安邦 |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 |
留恋不舍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八回:“玄德曰:‘吾初见子龙,便有留恋不舍之情。今幸得相遇!’” |
老气横秋 | 南朝 齐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风情张日,霜气横秋。” |
一将功成万骨枯 | 唐·曹松《已亥岁感事》诗:“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 |
爱礼存羊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,子曰:‘赐也,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。’” |
掉书袋 | 《南唐书·彭利用传》:“利用对家人稚子,下逮奴隶,言必据书史,断言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‘掉书袋’。” |
宝刀未老 | 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忠怒曰:‘竖子欺吾年老!吾手中宝刀却不老。’” |
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 | 《新唐书 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为烦耳。” |
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 | 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夫越王好信以爱民,四方归之;年谷时熟,日长炎炎,及吾犹可以战也。为虺弗摧,为蛇将若何?” |
遁世遗荣 | 晋·慧远《答何镇南书》:“是故遁世遗荣,反俗而动。” |
书囊无底 | 宋·黄庭坚《送王郎》诗:“连床夜语鸡戒晓,书囊无底谈未了。” |
儿女成行 | 唐·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 |
鸡鸣狗吠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鸡鸣狗吠相闻,而达乎四境,而齐有其民矣。。” |
众口难调 | 宋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第一卷:“和傅说之羹,实难调于众口。” |
贪求无厌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及桓子骄泰奢侈,贪欲无艺。” |
三锤两棒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29章:“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,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,他转几天就回来了。” |
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 |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三回:“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,‘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’,咱‘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’,你不要,可行不得。” |
观隅反三 | 北魏·郦道元《〈水经注〉序》:“进无方一知二之机,退无观隅反三之慧。” |
海底捞针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一面点起民壮,分头追捕,多应是海底捞针,那寻一个。” |
鸡鸣候旦 | 宋·徐铉《和张先辈见寄》:“鸡鸣候旦宁辞晦,松节凌霜几换秋。” |
宴尔新婚 | 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燕尔新婚,如兄如弟。” |
杀身救国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夫料事能中,智也;尽心谋国,忠也;临难不避,勇也;杀身救国,仁也。” |
花明柳媚 | 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,把一乘年车载了母亲,他便戴了高帽……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,到处玩耍。” |
嵬然不动 |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道者若丘山,嵬然不动,行者以为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