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迹原情的成语故事

拼音lüè jì yuán qíng
基本解释撇开事实不谈,从情理上原谅。
出处兰陵忧患生《京华百二竹枝词》:“讨钱童子乱拦人,略迹原情总为贫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略迹原情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略迹原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利齿能牙 | 元 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这妮子使着呵,早妆聋做哑。泼贱才,堪人骂,再休来利齿能牙。” |
翻江倒海 | 唐 李筌《太自阴经》:“东温而层冰澌散,西烈则百卉摧残,鼓怒而走石飞沙,翻江倒海。” |
隐迹埋名 | 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或有山间林下,怀才抱德,隐迹埋名。” |
苦乐不均 | 《魏书·太武五王列传》:“苦乐不均,羊少狼多,复有蚕食,此之为弊久矣。” |
灾梨祸枣 |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六:“至于交通声气,号召生徒,祸枣灾梨,递相神圣,不但有明末造,标榜多诬,即月泉吟社诸人,亦病未离乎客气矣。” |
辜恩负义 | 元 柯丹邱《荆钗记 觅真》:“畜生反面目,太心毒;辜恩负义难容恕,真堪恶。” |
尽其所长 | 《北史·齐本纪上》:“每山园游宴,必见招携;执射赋诗,各尽其所长,以为娱适。” |
安身之地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 |
知恩必报 | 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四折:“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,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。” |
敝帚自珍 | 宋 陆游《秋思》:“遗簪见取终安用,弊帚虽微亦自珍。” |
水米无干 | 朱自清《我是扬州人》:“我知道上海虽然也许比知道绍兴多些,但是绍兴究竟是我的祖籍,上海是和我水米无干的。” |
一见锺情 | |
目不旁视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0回:“李玄此时一秉虔诚,目不旁视。” |
好事之徒 | 《孔丛子 答问》:“则世多好事之徒,皆非之罪也。” |
鼠肚鸡肠 | 明·烟霞散人《斩鬼传》:“鼠肚鸡肠,一包粪也存不住,要你何用。” |
香消玉减 | 元 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则为他粉悴胭憔,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。” |
稽古揆今 | 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五:“望稽古揆今,复君之位,以安天下。” |
坐不垂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鄙谚曰:‘家累千金,坐不垂堂。’此言虽小,可以喻大。” |
噬脐无及 | 唐·高彦休《唐阙史·卢相国指挥镇州事》:“一失其机,噬脐无及。” |
应接如响 | 唐·张说《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》:“昭容两朝专美,一日万机,顾问不遗,应接如响。” |
并容遍覆 | 宋·曾巩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》:“真宗皇帝继统遵业,以涵煦生养,蕃育齐民;以并容遍覆,扰服异类。” |
积微成着 | 《荀子 大略》:“夫尽小者大,积微成着,德至者色泽洽,行尽而声问远。” |
无可奉告 | 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这个不知道其实是‘无可奉告’,比‘不能奉告’或‘不便奉告’语气略觉轻些。” |
绳床瓦灶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所以蓬牖茅椽,绳床瓦灶,并不足妨我襟。” |
播穅眯目 | 《庄子天运》:“夫播穅眯目,则天地四方易位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