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火拯溺的成语故事

拼音jiù huǒ zhěng nì
基本解释见“救焚拯溺”。
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,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,箪食壶将以迎王师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救火拯溺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救火拯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众喣山动 |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 |
超然绝俗 | 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 |
笑里藏刀 | 《旧唐书 李义府传》:“既处权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谓之‘李猫’。” |
正经八本 |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八章:“可是,我们干革命,只要正经八本地干,哪有不忙的时候儿?” |
拈毫弄管 | 明·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一折:“且喜这所在,涧谷幽深,林峦雅秀,森列于明窗净几之外,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。” |
人丁兴旺 | 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周家原本是人丁兴旺的,这会儿死的死,逃的逃,嫁的嫁,出门的出门,坐牢的坐牢。” |
暗室私心 | 明 陆采《明珠记 却婚》:“丈夫然诺重如山,暗室私心鬼神见。” |
七慌八乱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章:“虽然养娘奶子伏侍,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,七慌八乱,啼啼哭哭。” |
生不如死 |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十回:“奈因阳世三间,没有我脚踏之地,是生不如死!” |
积土为山,积水为海 | 《荀子·儒效》:“积土而为山,积水而为海。” |
学优而仕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我有力量释放了你,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。” |
栗栗危惧 | 《尚书 汤浩》:“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” |
画饼充饥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》:“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 |
纷纭杂沓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七:“虽然纷纭杂沓,仍自严肃整齐,只此一室之中,随从何止百数。” |
难于启齿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2回:“欲告庆父,而难于启齿,乃于门外号啕大哭。” |
强不知以为知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都管强不知以为知,逐叶翻翻,一直翻到后面去。” |
劳民动众 | 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》:“纪年之挽粟飞刍,继日而劳民动众,常烦漕运,不给供须。” |
嚼齿穿龈 | 宋·文天祥《满江红·代王夫人作》:“想男儿慷慨,嚼穿龈血。” |
掩恶扬美 | 《汉书·王商史丹傅喜传赞》:“丹之辅道副主,掩恶扬美,傅会善意,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。” |
淆惑视听 | 邓小平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》:“第一,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,很容易淆惑视听。” |
眼饧耳热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一回:“至晚饭后,宝玉因吃了两杯酒,眼饧耳热之际,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,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,好没兴趣。” |
依违两可 | 《明史 方从哲传》:“举朝力争,从哲依违两可。” |
非刑吊拷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我实不曾为盗,你们非刑吊拷,务要我招认。” |
洞如观火 | 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,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,皆洞如观火矣。” |
怀铅握素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梁武帝集坟籍令》:“便宜选陈农之才,采河间之阙,怀铅握素,汗简杀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