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


呆若木鸡

拼音dāi ruò mù jī

基本解释愣着不动;像只木头鸡。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。

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;其德全矣,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

呆若木鸡的典故

《庄子·达生篇》中有这样一个寓言: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,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,准备参加搏斗。过了十天,国王问纪渻子:鸡已经训练好了吗?纪渻子回答说;还没有,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,其实没有什麽底气。又过了十天,国王再次询问,纪渻子说还不行,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,马上就紧张起来,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。又过了十天,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,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,气势未消。这样再过了十天,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,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,已经有些呆头呆脑、不动声色,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,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。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,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“呆若木鸡”的斗鸡,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呆若木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狐媚猿攀 明 刘体乾《财用诎乏恳乞圣明节省疏》:“其间狐媚猿攀,途辙不一;蝇营狗窃,窠臼且多,臣不能悉奉。”
福禄双全 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四折:“俺如今福禄双全,稳拍拍的绿窗下做针线。”
殊涂同会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充等传论》:“如使用审其道,则殊涂同会。”
开雾睹天 汉 徐干《中论 审大臣》:“文王之识也,灼然若披云而见日,霍然若开雾而观天。”
碍难遵命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64回:“防务吃紧,兵不敷用,职守所在,碍难遵命。”
香润玉温 明·徐复祚《红梨记·豪宴》:“更香润玉温,更香润玉温,似兰惠绝尘氛,繁英岂堪混。”
直言取祸 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伯仲之间 三国 魏 曹丕《典论 论文》:“傅毅之于班固,伯仲之间耳。”
破矩为圆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林传》:“大汉初兴,详览失得,故破矩为圆,斫雕为朴,蠲除苛政,更立疏网,海内欢欣,人怀宽德。”
沦落风尘 元 苍子安《<竹叶舟>楔子》:“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,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,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。”
口燥唇干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称心满愿 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俺两个得成双,称心满愿。”
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《红楼梦》第四五回:“你说的也是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。”
粉白墨黑 《战国策 楚策三》:“彼郑周之女,粉白墨黑,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,以为神。”
孜孜无怠 南朝·梁·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贵而好礼,怡寄典坟,虽牵以物役,孜孜无怠,乃撰《四部要略》。”
饥馑荐臻 《诗经 大雅 云汉》:“何辜今之人,天降丧乱,饥馑荐臻。”
地坼天崩 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。” 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自去年以来,灾遣频数,地坼天崩,高岸为谷。”
麻痺不仁
玩时贪日 明·宋濂《<刘兵部诗集>序》:“濂也以缪悠之资,玩时贪日,不能成一章。”
托足无门 明·袁宏道《徐文长传》:“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,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。”
噬脐何及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六年》:“若不早图,后君噬齐(脐),其及图之乎?”
非刑吊拷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我实不曾为盗,你们非刑吊拷,务要我招认。”
画一之法 《后汉书 王充王符等传论》:“太叔致猛政之褒,国子流遗爱之娣,宣孟改冬日之和,平阳循画一之法。”
舳舻相接 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帝御龙舟,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,九品以上给黄篾舫,舳舻相接,二百余里。”
千金之体 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第24回:“女儿千金之体万一有些差错,咱们祖宗的名声可要紧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