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才硕学的成语故事

拼音tōng cái shuò xué
基本解释学识通达渊博的人。
出处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》:“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,粗得西学皮毛,辄满口名词,自诩为通才硕学……有不可一世之概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通才硕学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通才硕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黄袍加身 | 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:“自从陈桥兵变,黄袍加体,即位以来,称为真龙天子。” |
狗吠非主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六》:“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践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” |
和衷共济 | 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。”《国语 鲁语下》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 |
正名定分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非有复译不可》:“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,试来译几篇。但这就又是‘批评家’的材料了,其实,正名定分,他是应该叫作‘唠叨家’的。” |
沉默寡言 | 《新唐书 梁崇义传》:“后为羽林射生,事来瑱,沉默寡言。” |
扯篷拉纤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5回:“凤姐又道:‘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。’” |
独具慧眼 | 丰子恺《谈自己的画》:“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,独具慧眼,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。” |
曾子杀彘 |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诸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” |
眉欢眼笑 | 清 李渔《意中缘 拒妁》:“若说起才郎的名字,只怕你们两个,都要眉欢眼笑起来。” |
贯甲提兵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3回:“兄长既来赶席,如何又劳师动众?不入水府,扎营在此,又贯甲提兵,何也?” |
不慌不忙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5卷:“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。” |
执法不阿 | |
兵在精而不在多 | 《五代史平话 周史》:“凡兵在乎精,不在乎多。” |
浮文巧语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宜人人自效,而虚谈废务,浮文妨要,恐非当今所宜。” |
转祸为福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一》:“圣人之制事也,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为功。” |
语笑喧阗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3回:“一夜人声杂沓,语笑喧阗,爆竹起火,络绎不绝。” |
触物伤情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,反自触物伤情。” |
罔上虐下 | 明·宋濂《元史·耶律楚材传》:“此贪利之徒,罔上虐下,为害甚大。” |
故剑情深 | 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“公卿议更立皇后,皆心仪霍将军女,亦未有言。上乃诏求微时故剑,大臣知指,白立许倢伃为皇后。” |
污手垢面 | |
薏苡蒙谤 | 《明史 项忠传》:“昔马援薏苡蒙谤,邓艾槛车被征。” |
费心劳力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4回:“三个妖魔,也费心劳力的来报遭信。” |
同声相应 | 《周易 干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 |
阽危之域 | 南朝·齐·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故能出人于阽危之域,跻俗于仁寿之地。” |
重赏甘饵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耿纯传》:“重赏甘饵,可以聚人者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