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风遗文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ú fēng yí wén
基本解释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。
出处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而乐松之徒,招集浅陋,故杨赐号为驩兜,蔡邕比之俳优,其馀风遗文,盖蔑如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余风遗文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余风遗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铺天盖地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遮天盖地。’” |
埋头苦干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》:“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。” |
丁公凿井 | 汉 王充《论衡 书虚》:“俗传言曰,丁公凿井,得一人于井中。夫人生于人,非生于土也。” |
刺股读书 | 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 |
惊耳骇目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幽明录》:“须臾,云晦雷发,惊耳骇目。” |
过桥拆桥 | 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,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。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,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。” |
决一胜负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,渡江决一胜负为上。” |
无病自炙 |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柳下季曰:‘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?’孔子曰:‘然,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。’” |
朱衣象笏 | 唐·韩愈《送殷员外便回鹘序》:“殷侯侑,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,朱衣象笏,承命以行。” |
不辨菽麦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杜预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麦殊形易别,故以为痴者之候。” |
指山卖磨 | 元·岳伯川《吕洞宾度铁拐李》第一折:“出来的都关来节去,私多公少,可曾有一件合天道?他每都指山卖磨,将百姓划地为牢。” |
七断八续 | 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中:“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,秦兵败走,东砍西伐,七断八续。” |
杜门却扫 | 《魏书 逸士传 李谧》:“杜门却扫,弃产营书。” |
牧猪奴戏 | 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樗蒲者,牧猪奴戏耳!” |
宿弊一清 | 《清史稿·林则徐传》:“吴中洊饥,奏免逋赋,前在籓司任,议定赈务章程,行之有效,至是仍其法,宿弊一清。” |
学富才高 | 明 朱之瑜《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》:“不能作文,虽学富五车,忠如比干,孝如伯奇、曾参,亦冥冥没没而已!” |
盛气临人 | 宋·楼钥《汪公行状》:“约束严峻,已量之田隐藏亩步,不以多寡率至婛配,盛气临人,无敢忤者。” |
兵贵神速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》:“太祖将征袁尚……嘉表曰:‘兵贵神速。今千里袭人,辎重多,难以趣利,且彼闻之,必为备;不如留辎重,轻兵兼道以出,掩其不意。’” |
断然不可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景清道:‘贤侄,此事断然不可。’” |
遗世拔俗 | 明·张居正《与司成马孟河书》:“夫遗世拔俗者,逸民之所操;明道济物者,大贤之宏量也。” |
承欢献媚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四围小花,好像承欢献媚,服从那大花的样子。” |
擐甲披袍 | 元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第三折:“有英雄虎将,开弓蹬弩,擐甲披袍。” |
浮白载笔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自志》:“集腋为裘,妄续幽冥之录;浮白载笔,仅成孤愤之书。” |
商彝周鼎 | 明 沈榜《宛署杂记 古墨斋》:“得其片言只字,自令旷心怡神,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。” |
救苦弭灾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谓善者如此收场,不善者如此结果,使人知所趋避,是药人寿世之方,救苦弭灾之具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