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足之虫的成语故事

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
基本解释百足: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,即马陆。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,虽一时败落,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。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。
出处明 徐学谟《归有园尘谈》:“吝者自能致富,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;侠者或致破家,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百足之虫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百足之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辞喻横生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物势篇》:“亦或辩口利舌,辞喻横生为胜,或诎弱缀帢。” |
面面相觑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六卷:“僧问:‘如何是大疑府人?’师曰:‘毕钵岩中面面相觑。’” |
经天纬地 | 《国语 周语》:“经之以天,纬之以地,经纬不爽,文之象也。”北周 庾信《拟连珠》:“盖闻经天纬地之才,拔山超海之力。” |
去其糟粕,存其精华 | 李锐《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·学生时代》:“他们对于中国的旧东西和外国的新东西……是‘去其糟粕,存其精华’,是‘斟酌国情,两无所偏’。” |
遣将调兵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0回:“你既是昆仑之士,理当遣将调兵,共决雌雄。” |
竞今疏古 |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通变》:“何则?竞今疏古,风味气衰也。” |
雕虫刻篆 | 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下第》:“不须泪涟。有日眉扬额点,且自雕虫刻篆,我这里尽清闲。” |
飞沙扬砾 | 《宋书·五行志五》:“暴风迅起,从丑上来,须臾转从子上来,飞沙扬砾。” |
骈肩累踵 | 清·王韬《瀛需杂志》:“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,城中热闹,无异于城外,几于倾邑若狂,士女往观者,骈肩累踵。” |
廓达大度 | 太平天国 洪仁玕《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》:“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,胞与为怀,不分新旧兄弟,皆是视同一体。” |
安危相易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 |
高足弟子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郑玄在马融门下,三年不得相见,高足弟子传授而已。” |
拉帮结派 | 《人民日报》1983.2.20:“对于少数人在改革中抵制、怠工、失职渎职;乘机制造思想混乱,拉帮结派,进行非法组织活动……就要严肃处理。” |
巧同造化 | 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!” |
说白道绿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:“正在那里张家长、李家短,说白道绿。” |
六尺之孤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。” |
作牛作马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韶州云门山爽和尚》:“问‘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?’师曰:‘作牛作马。’” |
震慑人心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任隗传》:“窦宪秉权,专作威福,内外朝臣莫不震慑。” |
潦草塞责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花样不同,乃谓文章之异;潦草塞责,不求辞语之精。” |
负恩背义 | 《新唐书·列女传·杨庆妻王氏》:“今负恩背义,自为身谋,可若何?” |
贞高绝俗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刘陶列传》:“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,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,皆履正清平,贞高绝俗。” |
贻误军机 | 《清史稿 高家本纪三》:“二十一年春正月庚本,以额附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,褫爵禁锢。” |
走马之任 | 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楔子:“目今主上图治心切,不尚浮藻,将某左迁江州司马,刻日走马之任。” |
瓦解云散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故其见敌则遂利,如鸟之集;其困败,则瓦解云散矣。” |
铜驼草莽 | 明·汪廷讷《种玉记·促晤》:“顾不得宗社丘墟,铜驼草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