颐神养气的成语故事


颐神养气

拼音yí shén yǎng qì

基本解释犹言颐神养性。

出处金·马钰《满庭芳》词:“蓬头垢面,秘奥埋名。颐神养气忘形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颐神养气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颐神养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士死知己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雠矣。”
重财轻义 唐·韩愈《论捕贼行赏表》:“百姓小人,重财轻义,不能深达事体。”
树倒猢孙散 宋·庞元英《谈薮·曹咏妻》:“宋曹咏依附秦桧,官至侍郎,显赫一时。……咏百端威胁,德斯卒不屈。及秦桧死,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,启封,乃《树倒猢猻散赋》一篇。”
遏云绕梁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文事》:“惊神泣鬼,皆言词赋之雄豪;遏云绕梁,原是歌耷之嘹亮。”
逞怪披奇 明·方孝孺《息耕亭记》:“尚修其辞,逞怪披奇,穷精备思,遐观千载,竟亦何裨,此谓名劳。”
承天之祐 《周易·大有》:“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”
大举进攻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3回:“因吴佩孚此时目光,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,也不大举进攻。”
爬梳洗剔 清·卢文弨《〈履斋示儿编〉跋》:“怡谷,学人也。宜其视此无难焉。爬梳洗剔,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。”
刻鹄类鹜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效伯高不得,犹为谨敕之士,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。效季良不成,陷为天下轻薄子,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。”
变危为安 宋 司马光《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》:“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,变乱为治,易于返掌。”
名缰利锁 宋 柳永《夏云峰》词:“向此免名缰利锁,虚费光阴。”
省身克己 明 钱德洪《王文成公〈大学问〉跋》:“吾党各以己见立说,学者稍见本体,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,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。”
舞文玩法 鲁迅《从胡须说到牙齿》:“假使真只胡涂,倒还不失为胡涂人,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。”
风清弊绝 宋 周敦颐《拙赋》:“天下拙,刑政彻,上安下顺,风清弊绝。”
靡靡之音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十过》: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’”
社鼠城狐 宋 李纲《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界湖南有感》诗:“巨蠹推穷付囹圄,社鼠城孤扫巢穴。”
言行不符 《逸周书 官人》:“言行不类,始终相悖。”
弥日累夜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遂留共语,弥日累夜。”
适情率意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适情率意,旁若无人。”
高垒深沟 《孙子 虚实》:“敌虽高垒深沟,不得不与我战者,攻其所必救也。”
鲁人回日 南朝·梁·江淹《萧拜太尉扬州牧表》:“徒怀汉臣伏阙之诚,竟无鲁人回日之感。”
睚眦之嫌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胡四娘》:“冀四娘念手足之义,而忘睚眦之嫌。”
片言居要 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立片言而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。”
吊拷棚扒 元·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三折:“由你由你,既待舍死忘生,怕什么吊拷棚扒。”
出陈易新 清·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查交代》:“仓谷与库银并重,今年有常平捐谷,照地亩劝输谷,各有款项。且每年出陈易新,或粜或贷,俱秋收时还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