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无大志的成语故事

拼音xiōng wú dà zhì
基本解释心里没有远大志向。
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6章:“至于回、革等人,实系凡庸之辈,胸无大志,三年来观望风色,动摇不前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胸无大志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胸无大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辞简意足 | 元·白珽《湛园静语·叶水心》:“如此数卷,辞简意足,一坐骇然。” |
记忆犹新 | 宋 刘克庄《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》:“多识其士,友去之数十年,犹记忆如新相知;今屈指故友存者十无一二。” |
贫儿曝富 | 宋·苏轼《与程全父书》:“抄得《唐书》一部,又借得《前汉》一部,若了此二书,便得贫儿曝富也。” |
不明不暗 |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三折:“不明不暗,负屈衔冤。” |
推梨让枣 |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,融居第六,四岁时,与诸兄共食梨,融取小者,大人问其故,答道:“我小儿,法当取小者。”见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李贤注。又南朝梁王泰幼时,祖母集诸孙侄,散枣栗于床,群儿皆竞取,泰独不取。问之,答道:“不取,自当得赐。”见 |
兼善天下 | 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 |
狼吃幞头 | 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一折:“你便骂我一千场,便拷我三十顿,我则索狼吃幞头,心儿自忍。” |
慎言慎行 | |
宵衣旰食 | 唐 陆贽《兴元论解姜公辅状》:“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,宵衣旰食之辰。” |
采葑采菲 | 《诗经 邶风 谷风》: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” |
绝裙而去 | |
无风扬波 | 明·李贽《读<金胜>》:“无风扬波,无事生事,一人好名,毒流万世,卒使管叔流言,新莽藉口。” |
形影相亲 | 南朝·梁·何逊《何记室集·赠族人秣陵兄弟》:“羁旅无俦匹,形影自相亲。” |
抓破脸子 | 张天翼《清明时节》二:“我一直忍住了没跟人抓破脸子,你莫逼得太狠。” |
乘人不备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2回:“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,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。” |
意在笔前 | 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:“夫欲书者,先干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,偃仰平直振动,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” |
发隐擿伏 | 宋 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[程给事]发隐擿伏,敏捷如神。” |
名垂万古 | 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:“德尊一代常坎坷,名垂万古知何用。” |
冰洁渊清 | 汉 孔融《卫尉张俭碑》:“君禀干纲之正性,蹈高世之殊轨,冰洁渊清,介然特立。” |
父母遗体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义》:“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。” |
言甚详明 | |
民心不壹 | 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六物不同,民心不壹,事序不类,官职不则,同始异终,胡可常也?” |
狂歌痛饮 | 金·元好问《摸鱼儿》:“千秋万古,为留待骚人,狂歌痛饮,来访雁丘处。” |
得未曾有 | 唐 万齐融《阿育王寺常住田碑》:“阿宝塔之庄严,得未曾有。” |
吐哺辍洗 | 据《韩诗外传》卷三载,周公殷勤待客,甚至于“一饭三吐哺”,唯恐失天下之士。又据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载,郦食其求见刘邦,刘邦方踞床洗足。郦生不拜,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,于是刘邦起而谢之,延上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