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取刻与的成语故事

拼音fēng qǔ kè yǔ
基本解释丰:多;刻:刻薄;与:给予。取之于民的多,用之于民的少。多形容残酷地剥削。
出处荀况《荀子 君道》:“上好贪利,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,以无度取于民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丰取刻与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丰取刻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虚左以待 |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公子从车骑,虚左,自迎夷门侯生。” |
大喜过望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英布传》:“布大怒,悔来,欲自杀。出就舍,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,布又大喜过望。” |
一片冰心 | 唐 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诗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 |
耳濡目染 | 唐 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 |
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 | 李欣《潜移默化》:“移风易俗,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,必须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。” |
猛虎添翼 | 《人民日报》1964.1.26:“一旦掌握了文化、科学技术的武器,就像猛虎添翼一般。” |
鬻矛誉楯 | 语出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楯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楯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於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也。” |
梧桐一叶落 | |
二童一马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 |
沉郁顿挫 | 唐·杜甫《进雕赋表》:“至于沉郁顿挫,随时敏捷,而扬雄、枚皋之徒,庶可跂及也。” |
得胜回头 | 元·无名氏《错斩崔宁》:“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,权做个得胜回头。” |
旁引曲证 | 元·黄溍《日损斋笔记·杂辩》:“大抵《庄子》多寓言,如必欲旁引曲证,以实其说,所谓子州支父、石户之农者,又为谁乎?” |
正义凛然 | |
争长论短 | 宋 柳开《穆夫人墓志铭》:“异性相聚,争长竞短。” |
高材疾足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 |
日月如梭 | 宋 高登《东溪集 朱黄双砚》:“日月如梭,文籍如海,探讨不及,朱黄敢怠。” |
九泉之下 | 《魏书 旧平王传》:“若为死鬼,永旷天颜,九洋之下,实深重恨。” |
继继承承 | 唐 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圣子神孙,继继承承,于千万年,敬戒不怠。” |
熊虎之士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:“方今二贼未灭,戎车亟驾,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。” |
施衿结褵 | 语出《诗 豳风 东山》:“之子于归,皇驳其马,亲结其缡,九十其仪。”又《仪礼 士昏礼》:“母施衿结帨,曰:‘勉之敬之。夙夜毋违宫事。’” |
众目共视 | 宋 欧阳修《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》:“言一出则万口争传,众目共视,虽欲为私,其势不可。” |
民和年稔 | 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幸赖股肱御侮之助,残丑消荡,民和年稔,普天率土,遐迩洽同。” |
拯危济困 | |
戴清履浊 | 前蜀·杜光庭《都监将军周天醮词》:“伏念戴清履浊,寓世立身,事主奉亲,自家刑国,虽忠贞励节,勤瘁在公,而休祉难臻,愆违易集。” |
兼收并容 | 章炳麟《华国月刊发刊词》:“凡七略所录,分科所肄,以及艺术之微,稗官之说,靡不兼收并容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