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漏吞舟的成语故事

拼音wǎng lòu tūn zhōu
基本解释网:渔网,比喻法网;吞舟:吞舟的大鱼,比喻大奸。网里漏掉吞舟大鱼。比喻法律太宽,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。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网漏吞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网漏吞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面面相觑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六卷:“僧问:‘如何是大疑府人?’师曰:‘毕钵岩中面面相觑。’” |
始终如一 | 《梁书 到洽传》:“明公儒学稽古,淳厚笃成,立身行道,终始如一。” |
通商惠工 | 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。” |
避风港 | 张贤亮《心安即福地》:“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,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。” |
明敲明打 | |
狗胆包天 | 《解放日报》1981年5月12日:“你真是狗胆包天,竟敢捉弄起我们来了!” |
死心踏地 |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要不这么冤你一下,你怎么会死心踏地的点头呢?” |
灯火万家 | 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 |
头一无二 | 孙中山《语言文学的奋斗》:“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,没有别的贡献,头一无二的贡献,就是要诸位同志,以至诚之心,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。” |
潘郎车满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时挟弹出洛阳道,妇人遇者,莫不连手共萦之。”刘孝标注引《语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妪以果掷之满车。” |
乱语胡言 | 元·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一折:“省可里乱语胡言!” |
倚门傍户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涿州纸衣和尚》:“倚门傍户犹如醉,出言吐气不惭惶。” |
椒焚桂折 | 鲁迅《集外集 <送O.E.君携兰归国>诗》:“椒焚桂折佳人老,独托幽岩展素心。” |
天理昭然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3卷:“你却如何杀了丈夫,劫了十五贯钱,逃走出去?今日天理昭然,有何理说!” |
棋高一着,缚手缚脚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正所谓‘棋高一着,缚手缚脚。’” |
云程万里 | 清·陈朗《雪月梅》第四回:“蒋士奇道:‘可喜!可喜!将来云程万里,正未可量。’” |
桃腮柳眼 | 朱自清《阿河》:“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,水是绿绿的,桃腮柳眼,着意引人。” |
舞榭歌楼 | 宋 沈唐《望海潮》词:“松偃旧亭,城高故国,空余舞榭歌楼。”元 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,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?” |
非分之想 | 鲁迅《花边文学 命运》:“不信运命,学不能‘安分’,穷人买奖券,便是一种‘非分之想’。” |
水晶灯笼 | 宋 范镇《东斋记事补遗》:“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,严明通达,人谓之水晶灯笼。” |
咫尺万里 | 《南史 萧贲传》:“幼好学,有文才,能书善画,于扇上画山水,咫尺之内,便觉万里为遥。” |
修德慎罚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20回:“且劝吴主修德慎罚,以安内为念,不当以黩武为事。” |
耸膊成山 | 宋 陆游《衰疾》:“捉襟见肘贫无敌,耸膊成山瘦可知。” |
鼓衰力尽 | |
生发未燥 | 《宋书 索虏传》:“焘大怒,谓奇曰:‘我生头发未燥,便闻河南是我家地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