铲迹销声的成语故事

拼音chǎn jì xiāo shēng
基本解释指隐藏起来,不公开露面。
出处《晋书·儒林传论》:“若仲宁之清贞守道,抗志柴门;行齐之居室屡空,栖心陋巷;文博之漱流枕石,铲迹销声;宣子之乐道安贫,弘风阐教;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铲迹销声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铲迹销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庖丁解牛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 |
败俗伤风 | 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 |
湖海飘零 | |
冥然兀坐 | 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“借书满架,偃仰啸歌,冥然兀坐,万籁有声。” |
出人意外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。” |
出有入无 | 《云笈七签》卷一○四:“或与众仙,策空驾虚,出有入无,分形散影,处处游集。” |
随声附和 | 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,实非本心。” |
凤凰来仪 | 《尚书 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。” |
恶言詈辞 | 宋·王观国《学林·冰》:“愈独判二年,日与宦者为敌,相伺候罪过,恶言詈辞,狼藉公牒。” |
怪声怪气 | 鲁迅《二心集 宣传与做戏》:“以关老爷、林妹妹自命,怪声怪气,唱来唱去,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。” |
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 | 莆仙戏《父子恨》:“古道:‘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’” |
矮人看戏 | 清 赵翼《论诗》诗:“矮人看戏何曾见,都是随人说短长。” |
投戈讲艺 | 汉·樊准《上疏请兴儒学》:“东西诛战,不遑启处,犹然投戈讲艺,息马论道。” |
片甲不回 | 《三国志平话》中卷:“张飞笑曰:‘吾用一计,使曹公片甲不回。’” |
满城桃李 | 唐·刘禹锡《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》:“一日声名遍天下,满城桃李属春官。” |
匹夫小谅 | 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《后汉书·皇甫嵩硃俊传论》:“故梁衍献规,山东连盟,而舍格天之大业,蹈匹夫之小谅,卒狼狈虎口,为智士笑。” |
贸首之雠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甘茂与樗里疾,贸首之雠也。” |
飞刍挽粮 | 《明史·伍文定传》:“而文定决意进兵,一无顾惜。飞刍挽粮,縻数十万。” |
甘贫守节 | 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一折:“今日夫为彭泽令,甘贫守节乐恰恰。” |
世异时移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世异时移,事业不必同,故曰‘俭而难遵。’” |
毓子孕孙 | 汉 蔡邕《刘镇南碑》:“况乎将军,牧二州,二纪功载王府,赐命优备,赖而生者,毓子孕孙,能不歌叹!” |
曲尽其态 | 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叙画》:“画之为用大矣,盈天地间者万物,悉皆含豪运思,曲尽其态。” |
郑卫之音 | 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 |
掩骼埋窆 | 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但以生者之情,不忍见形之毁,乃有掩骼埋窆之制。” |
羽檄飞驰 | 清·黄遵宪《再述》诗:“羽檄飞驰四百州,先防狼角后髦头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