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逃之薮的成语故事

拼音bū táo zhī sǒu
基本解释逋逃:逃亡者;薮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
出处《尚书 武成》:“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
暂未找到成语逋逃之薮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逋逃之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车到山前必有路 | 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四章:“高大哥,‘车到山前必有路’,‘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’的。” |
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 |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,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。” |
喜气洋洋 |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气洋洋者矣。” |
软硬兼施 | 张扬《第二次握手》:“这位神甫满脸堆笑,帮着苏凤麒一唱一和,软硬兼施地劝告苏冠兰结婚。” |
款启寡闻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达生》:“今休,款启寡闻之民也。” |
救亡图存 | 《鬼谷子 中经》:“圣人所贵道微妙者,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,救亡使存也。” |
言近指远 | 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”孙奭疏:“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,乃为善言者也。” |
夫妇反目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2回:“自此谭、巫夫妇反目难以重好。” |
浮迹浪踪 | 明·陈铎《山坡羊·怨别》套曲:“一任他浮迹浪踪,终须是有个相逢。” |
慷慨捐生 |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埋玉》:“娘娘既慷慨捐生,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,勉强割恩罢!” |
山穷水断 | 北周·庾信《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溪间峥嵘,岩崖豁险,山穷水断,马束桥飞。” |
松筠之节 | 唐·魏征《隋书·柳庄传》:“梁主奕叶重光,委诚朝廷,而今已后,方见松筠之节。” |
拊髀雀跃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。” |
烈烈轰轰 | 宋·文天祥《沁园春·题张许双庙》词:“人生欻翕云亡,好烈烈轰轰做一场。” |
兴妖作乱 | 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五章:“特别是还有帝国主义、反动派兴妖作乱,时时刻刻都想推翻我们。” |
生米作成熟饭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这个当儿,珍姑娘的头是磕了,脸是开了,生米是作成熟饭了。” |
大渐弥留 | 《尚书 顾命》:“疾大渐,惟几,病日臻,既弥留。南朝 梁 萧统《文选 王俭〈诸渊碑文〉》:“景命不永,大渐弥留。 |
栩栩欲活 | 刘复《欧洲花园》:“然求其趣味浓郁,摹绘往年事实,栩栩欲活者,殆多不如吾乳母所述之故事。” |
群情鼎沸 | 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》:“忽遘此变,群情鼎沸,副总统及各督军、省长,驰电督责。” |
临危不惮 | 唐·司空图《华帅许国公德政碑》:“临危不惮,赴救远征。” |
整襟危坐 | 元·脱脱 《宋史·儒林传六·李道传》:“道传少庄重,稍长读河南程氏书,玩索义理,至忘寝食,虽处暗室,整襟危坐,肃如也。” |
平复如旧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:“君侯箭疮虽治,然须爱护,切勿怒气伤触。过百日后,平复如旧矣。” |
无拘无缚 | 明·袁宏道《叙陈正甫<会心集>》:“山林之人,无拘无缚,得自在度日,故虽不求趣而趣近。” |
闲杂人等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三回:“若七日内主灯不灭,吾寿可增一纪;如灯灭,吾必死矣。闲杂人等,休教放入。” |
衔勇韬力 | 唐·柳宗元《献平淮夷伯雅表》:“衔勇韬力,日思予殛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