怨天尤人的成语故事

拼音yuàn tiān yóu rén
基本解释怨恨天命;责怪别人(怨:怨恨;天:这里指命运;尤:责怪;归罪)。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;埋怨别人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怨天尤人的典故
春秋时期,孔子终生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忙碌奔波,很少人采纳他的政治主张,孔子对学生发感慨,子贡问为什么?孔子说自己不怨天、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努力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,却透彻了解很多的道理,只有老天才了解自己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怨天尤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火冒三丈 |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 |
根深蒂固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,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 |
功德圆满 | 唐 陈集原《龙龛道场铭》:“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,遂得不日而成,功德圆满。” |
亲如手足 | 元 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四折:“想兄弟情亲如手足,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?” |
饮恨吞声 | 南朝 梁 江淹《恨赋》:“莫不饮恨而吞声。” |
甜蜜动听 | |
剑树刀山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》:“曰:‘如何是法?’师曰:‘剑树刀山。’” |
捅马蜂窝 |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,害怕,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。” |
只影单形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2回:“又见辛环已死,只影单形。” |
力不能及 | 元 无名氏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下:“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,自来搜捉纣王,纣王见兵势甚大,力不能及。” |
熟视不睹 | 晋·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 |
通前彻后 | 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经四》:“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,故得圣人之意。” |
纷纷攘攘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十八:“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,纷纷攘攘,都来城中逃难。” |
疑鬼疑神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,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。” |
安室利处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乳间股脚,自以为安室利处,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,操烟火。” |
阶前万里 | 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宣宗大中十二年》:“卿到彼为政甚善,朕皆知之,勿谓其远!此阶前万里也。” |
卧旗息鼓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:“亮意气自若,敕军中皆卧旗息鼓,不得妄出庵幔,又令大开四城门,扫地却酒。” |
花枝招颭 | 《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那女子的尖尖趫趫,凤头一对,露在汀裙之下,莲步轻移,如花枝招颭一般。” |
信马游缰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4回:“这四五年来,每日信马游缰,如在醉梦中一般。” |
人穷嘴碎 | |
济窍飘风 | 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飘风则大和,厉风济则众窍为虚。” |
衣钵相承 | 郭沫若《韩非子的批判》:“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,正表明其衣钵相承。” |
行远升高 | 《书·太甲》:“若升高,必自下;若陟遐,必自迩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(譬)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 |
狷介之士 | 《晋书 向秀传》:“以为巢许狷介之士,未达尧心,岂足多慕。” |
负隅依阻 | 汉·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负隅依阻,莫敢婴御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