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句清辞的成语故事


丽句清辞

拼音lì jù qīng cí

基本解释见“丽句清词”。


暂未找到成语丽句清辞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丽句清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眄视指使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一》:“冯几据杖,眄视指使,则厮役之人至矣。”
怙才骄物 《南史·刘祥传论》:“若夫怙才骄物,公旦其犹病诸,而以刘祥居之,斯亡亦为幸焉。”
改过不吝 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改过不吝。” 唐·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述汤之所以王,则曰:‘用人惟己改过不吝。’言能纳谏也。”
剖肝沥胆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:“承变色而起曰:公乃汉朝皇叔,故剖肝沥胆以相告,公何诈也?”
习焉不察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,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众也。”
天生丽质 唐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”
代拆代行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九回:“其时抚台请病假,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。”
池鱼笼鸟 晋·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譬犹池鱼笼鸟,有江湖山薮之思。”
乡风慕义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延颈举踵,媀媀然,皆乡风慕义,欲为臣妾,道里辽远,山川阻深,不能自致。”
狼飡虎食
杜门谢客 宋 苏轼《东园》诗:“杜门谢客恐生谤,且作人间鹏鷃游。”
孤鸾照镜 南朝宋范泰《鸾鸟诗》序:“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,获一鸾鸟。王甚爱之,欲其鸣而不能致也。乃饰以金樊,飨以珍羞,对之愈戚,三年不鸣。其夫人曰:‘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,何不悬镜以映之?’王从其言。鸾睹形感契,慨然悲鸣,哀响中霄,一奋而绝。”
千回百折 清·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书·五》:“百川时文,精粹湛深,抽心苗,发奥旨,绘物态,状人情,千回百折,而卒造乎浅近。”
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之地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
尺蠖之屈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雨露之恩 唐·刘禹锡《苏州谢上表》:“江海远地,孤危小臣。虽雨露之恩,幽遐必被;而犬马之恋,亲近为荣。”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天文》:“望切者,若云霓之望;思深者,如雨露之恩。”
若有所失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。”南朝 梁 刘孝标注:“怅然若有所失。”
愤时嫉俗 清·朱彝尊《王礼部诗序》:“十余年来,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,诵其歌诗,往往愤时嫉俗,多离骚变雅之体。”
礼坏乐崩 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盖闻导民以礼,风之以乐。今礼坏乐崩,朕甚闵焉。”
鹤吊陶母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忽有二客来吊,不哭而退,仪服鲜异,知非常人,遣随视之,但见双鹤冲天而去。”
乖僻邪谬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,又在千万人之下。”
柳营花阵 元 吴昌龄《端正好 美妓》套曲:“厮陪奉娇香腻粉,喜相逢柳营花阵。”
揎拳拢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