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于治乱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íng yú zhì luàn
基本解释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博闻彊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明于治乱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明于治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才高七步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;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 |
凤友鸾交 | 元·汤式《集贤宾·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》套曲:“烘散燕子莺儿,拆散凤友鸾交。” |
读书三到 | 宋·朱熹《训学斋规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……三到之中,心到最紧。” |
位不期骄 | 《书·周官》:“位不期骄,禄不期侈,恭俭惟德,无载尔伪。” |
无可厚非 | 《汉书 王莽传中》:“莽怒,免英官。后颇觉悟,曰:‘英亦未可厚非。’” |
天各一方 | 汉 苏武《诗》:“良友远别离,各在天一方。” |
不根之论 | 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朔、皋不根持论,上颇俳优畜之。 |
低眉顺眼 | 晋 王隐《晋书》:“人或说之使仕,仲御勃然作色,谓之曰:‘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?’” |
不稂不莠 | 《诗经 小雅 大田》:“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。”朱熹集传:“稂,童粱;莠,似苗。皆害苗之草也。” |
经官动府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自家骨肉虽是一时有些不是处,只宜好好宽解,不可经官动府,伤了和气!” |
胜败乃兵家常事 | 清 洪昇《长生殿 贿权》:“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,临阵偶然失利,情有可原。” |
擒贼先擒王 | 唐·杜甫《前出塞》诗之六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” |
寿满天年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三十二:“诸公皆生人道,为王公大人,享受天禄。寿满天年,仍还原所,以俟缘会,又复托生。” |
应时而生 | 姚华《曲海一勺》:“文章应时而生,体各有当。” |
恶衣菲食 | 《梁书·太祖张皇后等传序》:“高祖拨乱反正,深鉴奢逸,恶衣菲食,务先节俭。” |
永矢弗谖 | 《诗经 卫风 考盘》:“独寐寤言,永矢弗谖。” |
豺狼塞路 | 《北史·隋本纪》:“一人失德,四海土崩,群盗蜂起,豺狼塞路,南巢遂往,流彘不归。” |
抱冰公事 | 宋 陶穀《清异录 官志》:“当其役者曰:‘又管抱冰公事也。’” |
汗流浃体 | 宋·张师正《括异志·张龙图》:“张焘误食厌物,谢既再拜而悟,汗流浃体。” |
填海移山 | |
激起公愤 | |
匠心独出 | 明·袁宏道《徐文长传》:“故其为诗,如嗔如笑,如水鸣峡,如种出土,如寡妇之夜哭,羁人之寒起,虽其体格时有卑者,然匠心独出,有王者气。” |
互相残杀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“天下之人,互相残杀。” |
振缨王室 | 南朝·陈·沈炯《祭梁吴郡袁府君文》:“日者明德世彦,振缨王室。” |
韩康卖药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韩康传》:“韩康,字伯休,一名恬休,京兆霸陵人。家世著姓。常采药名山,卖于长安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