扇枕温被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ān zhěn wēn bèi
基本解释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。
出处《晋书 王延传》:“延事亲色养,夏则扇枕席,冬则以身温被。”
扇枕温被的典故
汉朝时期,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,他知书达理,在炎热的夏天,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。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。他当魏郡太守时当地遭遇洪灾,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救济灾民。人们称他:“天下无双,江夏黄香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扇枕温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光明磊落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74卷:“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,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。” |
絮絮聒聒 | 元·关汉卿《包待制智斩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你休只管信口开河,絮絮聒聒。” |
静若处子,动若脱兔 | 孙武《孙子 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 |
烈火辨日 | 守朝叶廷圭《海录碎事·人事》:“烈火辨玉,疾风知草。” |
宁为太平犬,莫作离乱人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……正是:宁为太平犬,莫作离乱人!” |
卑身屈体 | 参见“卑身贱体”。 |
重气徇名 | 南朝·梁·沈约《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》:“田文重气徇名,四豪莫及。” |
磨砻底厉 | |
进退双难 | 明·孙柚《琴心记·家徒四壁》:“可怪进退双难,羝羊触藩偏困。” |
理不胜词 | 三国·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孔融体气高妙,有过人者,然不能持论,理不胜词。” |
心浮气盛 | 孙犁《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,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。” |
羽化飞天 | 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至于化金销玉,行符敕水,奇方妙术,万等千条,上云羽化飞天,次称消灾灭祸。” |
适俗随时 | 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杂说中》:“案绰文虽去彼淫丽,存兹典实,而陷于矫枉过正之失,乖天适俗随时之义。” |
昏昏浩浩 | 唐·罗隐《谗书·槎客喻》:“彼河之流,彼天之高,宛宛转转,昏昏浩浩,有怪有灵,时颠时倒,而子浮浮其间。” |
富埒王侯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淮书》:“故吴诸侯也,以郡山铸钱,富埒天子。” |
滚滚当潮 | |
风花雪夜 | |
担惊受恐 | 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 |
洞悉其奸 |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列朝·庙议献谄不用》:“甫出口,而上已洞悉其奸,斥逐不已。” |
凶年恶岁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力耕》:“凶年恶岁,则行货物,流有余而调不足也。” |
移风改俗 | 《宋书 乐志一》:“移风改俗,致和乐之极。” |
涂不拾遗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与闻国政三月,粥羔豚者弗饰贾:男女行者别于途;涂不拾遗。” |
无耻下流 | |
亘古新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从来稀有,亘古新闻。” |
誓死不屈 | 宋·朱熹《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》:“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,誓死不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