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须弃袍的成语故事


割须弃袍

拼音gē xū qì páo

基本解释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。

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。操闻之,即扯旗角包颈而逃。”


割须弃袍的典故

三国时期,曹操派大将钟繇攻蜀未成,退守潼关,就改派曹洪、徐晃驻守潼关,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。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,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,为了逃命,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,丢掉自己的战袍,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割须弃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老牛舐犊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彪传》:“子修为曹操所杀,操见彪问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对曰:‘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’”
一哄而散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看的人见没得买了,一哄而散。”
近水楼台先得月 宋 俞文豹《清夜录》:“范文正公镇钱唐,兵官皆被荐,独巡检苏麟不见录,乃献诗云:‘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为春。’公即荐之。”
五经扫地 《新唐书·祝钦明传》:“帝与群臣宴,钦明自言能《八风舞》,帝许之。钦明体肥丑,据地摇头睆目,左右顾眄,帝大笑。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:‘是举《五经》扫地矣。’”
投辖留宾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陈遵传》:“遵嗜酒,每大饮,宾客满堂,辄关门,取客车辖投井中。虽有急,终不得去。”
各抒所见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议院》:“中国历代帝王继统,分有常尊,然而明良喜起,吁咈庚歌,往往略分言情,各抒所见。”
遁俗无闷 唐·王勃《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》:“遁俗无闷,因时有待。”
花不迷人人自迷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:“酒不醉人人自醉,花不迷人人自迷。直饶今日能知悔,何不当初莫去为?”
水到鱼行 清·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张安道论科第》:“谚云:水到鱼行。既已官之,不患其不知政也。”
沿波讨源 晋 陆机《文赋》:“或因枝以振叶,或沿波而讨源。”
雕墙峻宇 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非直雕墙峻宇,深戒前王,而缔构弘敞,有逾清庙。”
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 鲁彦《西安印象》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,然又引经据典,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。”
逞己失众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6回:“盖骄则恃己轻人,骄则逞己失众,失众无以御人,那得不败。”
怀敌附远 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怀敌附远,何招而不至。”
拔山超海 北齐 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持秋霜夏震之威,以拔山超海之力,顾指则风云总至,回眸而山岳削平,虽复旗鼓所临,有征无战。”
暗约私期 元 无名氏《云窗梦》第三折:“则为我暗约私期,致令得离乡背井。”
一暝不视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一》:“有断脰绝腹,一暝而万世不视,不知所益,以忧社稷者。”
天崩地塌 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鼓角齐鸣,喊声大震,黄忠一马当先,驰下山来,犹如天崩地塌之势。”〖示例〗忽听得轰的一声,犹如天崩地塌一般。 ★清 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
铄懿渊积 明·张居正《素庵戴公墓志铭》:“然其铄懿渊积,庇于后来者远矣。”
密意幽悰 元·贾仲名《金安寿》第一折:“助人笑口欢容,几多密意幽悰。”
引申触类 清·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故事何足拘泥?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,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。”
情根爱胎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逃难》:“舍烟花旧寨,舍烟花旧寨,情根爱胎,何时清败!”
徒费无益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1回:“赧王出兵一番,徒费无益。”
大烹五鼎 清·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一回:“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,吃的是大烹五鼎,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,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。”
翔鸾翥凤 明·孙柚《琴心记·相偕抵舍》:“有志客,必取文章价,翔鸾翥凤人终爱,黄金白璧时终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