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成语故事

拼音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,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
基本解释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,却在无意中得到了。
出处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暂未找到成语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振聋发聩 | 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 |
恣情纵欲 | 宋·陆九渊《与曾宅之书》:“惟其生于后世,学绝道丧,异端邪说充塞弥满,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,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,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?” |
帝王将相 |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且壮士不死即日已,死即举大名耳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 |
骑驴觅驴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志公和尚大乘赞》:“不解即心即佛,真似骑驴觅驴。” |
流溺忘反 | 《宋书·傅亮传》:“流溺忘反,而以身轻于物也。” |
巾帼英雄 | 《晋书》:“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。” |
女流之辈 |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八回:“你女流之辈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,老熊做阴阳的人,一惟酒食是图而已。” |
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| 南朝·梁·刘峻《辩命论》:“同知三者,定乎造化,荣辱之境,独曰由人。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。” |
玉砌雕阑 | 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” |
情理难容 |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,那厮每情理难容。” |
有备无患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。’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|
人无貌相,水无斗量 | 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三回:“人无貌相,水无斗量,西子向业浣纱,飞燕曾充婢役,我虽一贫家女,将来或得幸遇,也未可知。” |
遁世隐居 | 汉·焦赣《易林·革之旅》:“遁世隐居,竟不逢时。” |
更深人静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1卷:“更深夜静,共伊商量。” |
有口难辩 |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孟夫人有口难辩,倒被他缠住身子,不好动身。” |
蚊虻负山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其与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蚊负山也。” |
柳亸莺娇 | 唐 岑参《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》诗:“柳亸莺娇花复殷,红亭绿酒送君还。” |
魂惊魄落 |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诗案》:“此本一上,这厮不独削籍清朝,抑且置身圜土,使众人魂惊魄落,舌结口钳。” |
重规沓矩 | 《乐府诗集·燕射歌辞二·皇夏》:“尧昔命舜,舜亦命禹,大人驭历,重规沓矩。” |
椎埋屠狗 | 宋·苏洵《权书下·高祖》:“谁谓百岁之后,椎埋屠狗之人见其亲戚乘势为帝王,而不欣然而从之邪!” |
鸿飞雪爪 | 宋·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,泥上偶然留爪印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 |
想前顾后 | 巴金《春》:“觉民气得没有办法,他不再想前顾后地思索了。” |
先见败征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兵未战而先见败征,此可谓知兵矣。” |
贪名逐利 | 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旌表》:“老夫当初也只道你贪名逐利,撇了父母妻室,不肯还家。” |
誓无二志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5回:“倘蒙矜厄之仁,退师三十里,寡君愿以国从,誓无二志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