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风而靡的成语故事


望风而靡

拼音wàng fēng ér mí

基本解释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。形容畏惧之状。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。形容钦敬之状。③同“望风披靡”。

出处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天下莫不望风而靡,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,骨肉亲属莫不股栗。”唐·陈子昂《堂弟孜墓志铭》:“是以乡里长幼,望风而靡;邦国贤豪,闻名而悦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望风而靡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望风而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欺善怕恶 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
披枷带锁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三折:“[正旦云]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,[唱]枉将他气杀也么哥,枉将他气杀也么哥。告哥哥,临危好与人行放便。”
猕猴骑土牛 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引《世语》:“君,名公之子,少有文采,故守吏职;猕猴骑土牛,又何迟也。”
六耳不同谋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六耳不同谋。且去,来日来。”
舞榭歌台 南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》词:“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”
尖言尖语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,赵昂又从旁尖言尖语帮扶,心中明白是他撺掇。”
赏一劝众 周 吕尚《阴谋》:“杀一以惩万,赏一而劝众,此明君之威福也。”
目不识丁 《旧唐书 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穷困潦倒 唐·杜甫《登高》诗: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”
白面儒冠 清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八四:“白面儒冠已问津,生涯只羡五侯宾。萧萧黄叶空村畔,可有摊书闭户人?”
称薪而爨,数米而炊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称薪而爨,数米而炊,可以治小,而未可以治大也。”
财竭力尽 汉 古永《黑龙见东莱对》:“百姓财竭力尽,愁恨感天。”
绝妙好辞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捷悟》:“黄绢,色丝也,于字为绝。幼妇,少女也,于字为妙。外孙,女子也,于字为好。蔌臼,受辛也,于字为辞。所谓绝妙好辞也。”
长幼有叙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圣人有忧之,使契为司徒,教以人伦,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叙,朋友有信。”
进退有度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》:“进退有度,左右有局。”
共存共荣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80章:“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:(1)停止内战,(2)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,冀达共存共荣目的,(3)……”
临深履冰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“诚能事过乎俭,临深履冰,居安不忘乘奔之戒,处存不废虑亡之惧。”
滚鞍下马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1回:“良久,见一员小将,白袍银铠,滚鞍下马。”
弃易求难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陛下舍近务远,弃易求难,四方疑怪,百姓恐惧,诚臣之所惑也。”
乐极则悲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,万事尽然,言不可极,极之而衰。”
拒谏饰非 荀况《荀子 成相》:“拒谏饰非,愚而上同,国必祸。”
云愁雨恨 宋·柳永《安公子》词:“惟有床前残泪烛,啼红相伴。暗惹起、云愁雨恨情何限。”
上溢下漏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筐箧已富,府库已实,而百姓贫,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。”
贪财慕势 汉·荀悦《汉纪·元帝纪》:“贪财而慕势,故犯法者众,奸邪不止。”
秘而不泄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9卷:“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,为此字母之法,恐凡愚之心见知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