枕方寝绳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ěn fāng qǐn shéng
基本解释枕方石,睡绳床。
出处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和春阳夏,杀秋约冬,枕方寝绳。”高诱注:“方,榘四寸也。寝绳,直身而卧也。”杨树达证闻:“寝绳谓织绳为床,人寝其上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枕方寝绳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枕方寝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三宫六院 | 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楔子:“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听者: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,金弹落处,有拾得者。” |
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 | 唐 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” |
层出不穷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二》:“天下之巧,层出不穷,千变万化,岂一端所可尽乎?” |
危在旦夕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》:“今管亥暴乱,北海被围,孤穷无援,危在旦夕。” |
劳而无功 |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形势》:“与不可,强不能,告不知,谓之劳而无功。” |
日下无双 | 汉 刘珍《东观汉记 黄香传》:“读所未尝见书,谓诸王曰:‘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。’” |
愣头愣脑 | 曹禺《原野》第二幕:“干妈,虎子傻,说话愣头愣脑,没分寸。” |
暗室逢灯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十回:“天幸遇著相公,如暗室逢灯,绝渡逢舟,从此读书作文,俱可望有门径矣!” |
修身养性 | 清·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25回:“喝了一碗茶,把碗往地下一扔,说:‘可不必生气,出家人修身养性。’” |
易同反掌 | 《北史·王轨传》:“此州控带淮南,邻接强寇,欲为身计,易同反掌。” |
爱老慈幼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3回:“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,爱老慈幼之恩,莫不悲号痛哭。” |
洗垢求瘢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》:“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,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。” |
木朽蛀生 | |
余勇可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二年》:“欲勇者贾余余勇。”杜预注:“贾,卖也。言已勇有余,欲卖之。” |
玉圭金臬 | 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圣谷篇语》:“国朝《岭南文钞》张南山《圣谷篇》语云:果中有核,肉中有骨,言中有物。三语括尽要旨,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。” |
钻研故纸 | 清·张岱《讨蠹鱼檄》:“钻研故纸,信煮字真可疗饥。” |
恤孤念苦 | 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恤贫济老》:“数中有好善积德者,多是恤孤念苦,敬老怜贫。” |
违时绝俗 | 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范冉》:“冉好违时绝俗,为激诡之行。” |
花枝招飐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那女子的尖尖跷跷风头一对,露在湘裙之下,莲步轻移,如花枝招飐一般。” |
蛮触之争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,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 |
言约旨远 | 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一七引晋·郭澄之《郭子》:“言各有隔而不通处,张忽遥于末坐判之,言约旨远,便足以畅彼我之怀。” |
妍皮痴骨 | 《晋书·慕容超载记》:“召见与语,超深自晦匿,兴大鄙之,谓绍曰:谚云‘妍皮不裹痴骨’,妄语耳。” |
摧坚陷敌 | 《宋史·张令铎传》:“我从军三十年,大小四十余战,多摧坚陷敌,未尝妄杀一人。” |
默换潜移 | 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闹封》:“喜得男儿争气,把红颜命格,默换潜移。” |
镂玉裁冰 | 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·和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》:“镂玉裁冰著句,高山流水知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