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钵相传的成语故事


衣钵相传

拼音yī bō xiāng chuán

基本解释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,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。比喻技术、学术的师徒相传。

出处《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》:“昔后魏末,有僧达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护国出家,入南海,得禅宗妙法,云自释迦相传,有衣钵为记,世相付授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衣钵相传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衣钵相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难解难分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1回:“正在难解难分,忽听东边山上,犹如千军万马之声。”
狗仗人势 明 李开先《宝剑记》第五回:“他怕你怎的?他怕我狗仗人势。”
敩学相长 明·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·责善》:“使吾而是也,因得以明其是五,而非也,因得以去其非,盖敩学相长也。”
心胆俱碎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2回:“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,军士已知家国被袭,心胆俱碎,又且远行疲敝,皆无斗志。”
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八回:“施主莫恼。‘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。’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?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。”
充类至尽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,盗也。充类至义之尽也。”
流脍人口 明·王世贞《曲藻》:“杨状元慎才情盖世,所著有《洞天玄记》、《陶情乐府》、《续陶情乐府》,流脍人口,而颇不为当家所许。”
持禄保位 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·班范议论》:“持禄保位,被阿谀之机。”
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九回:“‘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’,叔叔此时,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,请再去一访,……那时再来取笑侄女,却也未迟。”
堆集如山 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外诸司》:“每遇冬月,诸乡纳粟秆草,牛车阗塞道路,车尾相衔,数千万辆不绝,场内堆集如山。”
蕉鹿之梦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于野者,……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”
截发留宾 晋陶侃少家贫。一日大雪,同郡孝廉范逵往访,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,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。事见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。
杀伐决断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3回:“若说料理不开,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,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,越发历练老成了。”
梅妻鹤子 宋 沈括《梦溪笔谈 人事二》:“林逋隐居杭州孤山,常畜两鹤,纵之则飞入云霄,盘旋久之,復入笼中。逋常泛小艇,游西湖诸寺。有客至逋所居,则一童子出应门,延客坐,为开笼纵鹤。良久,逋必棹小船而归。盖尝以鹤飞为验也。”
招蜂惹蝶 《花城》1981年第3期:“她漂亮,美……在那穷乡僻壤之中,又焉能不招蜂惹蝶?”
孤恩负义 《后汉书·张俊传》:“臣孤恩负义,自陷重刑,情断意讫,无所复望。”
皂白不分 清 林则徐《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》:“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,纷纷回澳,致令皂白不分,自取玷辱。”
惊魂丧魄 明·李贽《四书评·论语·季氏》:“使季孙闻之,不惊魂丧魄也哉!”
百家诸子 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梓橦人士》:“自五经四部、百家诸子、伎艺算计、卜数医术。”
衣锦食肉 《商君书 算地》:“刑人有列,则君子下其位;衣锦食肉,则小人冀其利。”《前汉书平话续集》卷上:“信(韩信)望衣锦食肉,谁指望夺印怀仇,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。”
走为上策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四回:“李助道:‘事已如此,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!’”
兵革之祸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将有急怒之谋,以生兵革之祸。”
卓荦强识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慈传》:“虽学不沾洽,然卓荦强识。”
福与天齐 明·无名氏《群仙朝圣》第一折:“因当今福与天齐,行仁孝神圣皆知。”
焚香列鼎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劝农》:“焚香列鼎奉君王,馔玉炊金饱即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