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事宁人的成语故事


息事宁人

拼音xī shì níng rén

基本解释息:平息;宁:安定。指调解纠纷;使事情平息下来;使人们平安相处。
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章帝纪》:“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且勿案验,及吏人条书相告,不得听受,冀以息事宁人,敬奉天气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息事宁人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息事宁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将功补过 《晋书 王敦传》:“当令任不过分,役其所长,以功补过,要之将来。”
三阳开泰 《易·泰》:“泰,小往大来,吉亨。”《宋史·乐志》:“三阳交泰,日新惟良。”
变古易俗 《楚辞 九辩》:“变古易俗兮世衰,今之相者兮举肥。”
曲高和寡 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岗头泽底 唐 元稹《去杭州》:“骏骨凤毛真可贵,岗头泽底何足论。”
千呼万唤 唐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诗: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
三缄其口 汉 刘向《说苍 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
外柔中刚 《新唐书·卢坦传》:“姚大夫外柔中刚,监军若侵之,必不受。”
架屋叠床 明·焦竑《焦氏笔乘续集·俗书之误》:“架屋叠床,触目皆是。”
拊髀雀跃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。”
目光如镜 宋·邹应龙《鹧鸪天》:“生日到,转精神。目光如镜步如云。年年长侍华堂宴,子子孙孙孙又孙。”
回肠百转 欧阳予倩《梁红玉》第三场:“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,大丈夫处乱世,要力任艰难。”
残杯冷炙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杂艺》:“唯不可令有称誉,见役勋贵,处之下坐,以取残杯冷炙之辱。”
视为畏途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夫畏涂者,十杀一人,则父子兄弟相戒也。”
毛发倒竖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
自惭形秽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”
珍禽奇兽 《尚书·旅獒》:“犬马非其土性不畜,珍禽奇兽不育于国。”
视如敝屐
一秉大公 明·张居正《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》:“仆近来用人处事,一秉大公。”
知章知微 晋·潘岳《杨仲武诔》:“笃生吾子,诞茂淑姿。克岐克嶷,知章知微。”
茅庐三顾 元·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第一折:“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,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。”
愤然作色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蒋济传》:“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,济具以答。”
怨女旷夫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内无怨女,外无旷无。”
惊魂夺魄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,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,而专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。”
清风高谊 《剪灯余话·两川都辖院志》:“以荐冥福,清风高谊,传播江湖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