奴颜婢膝的成语故事


奴颜婢膝

拼音nú yán bì xī

基本解释奴:奴才;颜:面容;婢:侍女;婢膝:侍女的膝;指下跪。形容奴气十足;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。

出处唐 陆龟蒙《江湖散人歌》:“奴颜婢膝真乞丐,反以正直为狂痴。”


奴颜婢膝的典故

南宋时期,南宋与入侵的元兵交战。宋朝兵力不足,因此总是打败仗,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机。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却仍然只顾享乐,而宰相贾似道则隐瞒敌情。大臣陈仲微知道情况十分严重,便告诉皇帝说:“高宗在位时,君臣都十分昏庸,敌人攻打进来时,那些人向敌人屈膝投降,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,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,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!”可是昏庸的宋君根本不放在心上,后来南宋就灭亡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奴颜婢膝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百无一是 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》:“至于百无一是,且朝夕以此相临,极为难处。”
容光焕发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阿绣》:“母亦喜,为女盥濯,竟妆,容光焕发。”
财运亨通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0回:“谁知财运亨通,飘到长人国,那酒坛竟大获其利。”
独胆英雄
俭以养廉 三国 蜀 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养身,俭以养德。”
做小服低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:“一方面是芙蓉柔顺,甘于做小服低。”
冰清玉润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卫洗马初欲渡江。”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《卫玠别传》:“裴叔道曰:“妻父有冰清之姿,婿有璧润之望,所谓秦晋之匹也。”
依门卖笑
指手顿脚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三:“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,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,两步抢到她面前,厉声问道:‘你要干什么?’”
自卖自夸 毛泽东《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》:“国民党人又嚷‘罗邱视线移到东方了,先欧后亚计划改变了’……还要自卖自夸地乐一阵。”
雪泥鸿爪 宋 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
岩栖谷饮 明·张居正《得道长生颂》:“故岩栖谷饮、绝粒噏精者,守形之士也。”
桥归桥,路归路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借款是另外一回事,通裕垫米又是一回事,桥归桥,路归路。”
待字闺中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女子许嫁,笄而字。”
潜踪匿影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》:“潜踪匿影,方暗中扪壁窃行,突火光一掣,朗若月明。”
有过之,无不及
中心藏之 《诗经·小雅·服桑》:“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。”
青山不老,绿水长存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:“青山不老,绿水长存。他日事成,必当厚报。”
暴躁如雷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,暴躁如雷,翻天作地,闹将起来。”
两国交兵,不斩来使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5回:“两国交兵,不斩来使,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。”
扳辕卧辙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40卷:“遂解官东归,百姓闻知,扳辕卧辙而留,泣声震地。”
抱火寝薪 汉 贾谊《上陈政事疏》:“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,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。
省方观俗 《周书·窦炽传》:“得一睹诛剪鲸鲵,廓清寰宇,省方观俗,登岳告成,然后归魂泉壤。”
轻挑漫剔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初起不过轻挑漫剔,声响悠柔。”
发摘奸隐 《北史·循吏传·梁彦光》:“彦光下车,发摘奸隐,有若神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