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人先鞭的成语故事


着人先鞭

拼音zhuó rén xiān biān

基本解释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。

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与范阳祖逖为友。闻逖被用,与亲故书曰:‘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;常恐祖生先吾着鞭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着人先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着人先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节衣缩食 宋 陆游《秋获歌》:“我愿邻曲谨盖藏,缩衣节食勤耕桑。”
天不绝人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8回:“也是天不绝人,放他一条活路。”
淋淋漓漓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:“那妇人方才从缸里爬得出来,头脸都吃磕破了,下半截淋淋漓漓都拖着酒浆。”
先礼后兵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”
枕戈汗马 明·屠隆《昙花记·公子受封》:“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,须教,枕戈汗马,努力塞云边草,儿时得功成大漠,鹤归华表。”
傲慢少礼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3回:“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,来投韩玄;玄怪其傲慢少礼,不肯重用,故屈沉于此。”
大贤虎变 《周易·革》:“大人虎变,未占有孚。”
有增无损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堂隆传》:“臣寝疾病,有增无损,常惧奄忽,忠款不昭。”
悠悠扬扬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一回:“叮叮咚咚,悠悠扬扬,约有五十余人,进宫里来。”
一棒一条痕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十卷:“须是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。”
申旦达夕 《梁书·张贊传》:“不事王侯,负才任气,见余则申旦达夕,不能已己。”
战略战术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红军的战略战术,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。”
敢做敢当 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35回:“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热,敢做敢当报不平。”
事半功百 清·魏源《道光丙戎海运记》:“因利乘便,事半功百,而元代所未有也。”
遗世忘累 明·方孝孺《学士亭记》:“故或放迹于江海,或养操于山林,求遗世忘累志士而与之游。”
被发撄冠 《暴风雨前》第二部:“大家总必赶快把手上的事丢下,呼朋唤友,一齐跑来,一以表示他们被发撄冠的热忱。”
众星拱极 《魏书 卢水胡沮渠蒙逊传》:“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,有民者莫不荣其私号,不遵众星拱极之道,不慕细流归海之义。”
伐异党同 《后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。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。”
警心涤虑 《清史稿·明珠传》:“至于紧要员缺,特令会同推举,原期得人,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涤虑。”
白恰青衫 宋·谢翱《送袁太初归剡原》:“风帆送客到夷州,白恰青衫谈不朽。”
龈齿弹舌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妇女 燕姬》:“所饷不满所望,必龈齿弹舌,狞凶万状。”
寸兵尺铁 宋·苏轼《策略五》:“不用寸兵尺铁,而天下屏息,莫敢或争。”
不近道理 《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“王保正,您好不近道理!偌大一只狗子,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?须亏我。”
泼水难收 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六卷:“已装不卸,泼水难收怎奈何?”
乐祸不悛 宋·苏轼《论河北京东盗贼状》:“其间凶残之党,乐祸不悛,则须敕法以峻刑,诛一以警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