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必有中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án bì yǒu zhòng
基本解释中:关键的地方。不说则已;一说就说到点子上。指说话很中肯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子曰:‘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’”
暂未找到成语言必有中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言必有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乱琼碎玉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(武松)正在雪里,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。” |
妇人之见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5卷:“男子不听妇人言,我是妇人之见,谁教你句句依我?” |
大雨滂沱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八回:“行了数日,忽值大雨滂沱。 |
成王败寇 | 柳亚子《题<太平天国>战史》诗:“成王败寇漫相呼,直笔何人纵董狐。” |
一蛇两头 | 唐·韩愈《永贞行》诗:“一蛇两头见未曾,怪鸟鸣唤令人憎。” |
素面朝天 | 宋 乐史 《杨太真外传》卷上:“(唐玄宗)封大姨为 韩国夫人 ,三姨为 虢国夫人 ,八姨为 秦国夫人 。同日拜命,皆月给钱十万,为脂粉之资。然 虢国 不施粧粉,自衒美艷,常素面朝天。” |
控名责实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若夫控名责实,参伍不失,此不可不察也。” |
承欢膝下 | 《孝经·圣治》:“故亲生之膝下,以养父母曰严。” |
遇事掣肘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后来被贾总办晓得了,反说他有意霸持,遇事掣肘。” |
战战惶惶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战战惶惶,汗出如浆。” |
聊以卒岁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人谓叔向曰:‘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’叔向曰:‘与其死亡若何?诗曰: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知也。’” |
孤陋寡闻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 |
诚至金开 | 杨靖宇《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》:“事在人为,诚至金开,自有曙光逢。” |
不咸不淡 | 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周炳仍然在不咸不淡地教书。” |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 | 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 |
巴巴急急 | 《古今小说 沉小官一鸟害七命》:“父子三人,正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巴巴急急,食不敷。” |
诱掖后进 | 《元史·张翥传》:“翥勤于诱掖后进,绝去崖岸,不徒以师道自尊,用是以学者乐亲炙之。” |
列鼎而食 | 《孔子家语 致思》:“从车百乘,积粟万钟,累茵而坐,列鼎而食。” |
受制于人 | 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” |
含污忍垢 | 《明史·周经传》:“若令含污忍垢,即死填沟壑,目且不瞑。” |
痛剿穷迫 | 清 王韬《瓮牑余谈 贼中悍酋记》:“一鼓而歼之,乃西窜慈野,痛剿穷迫。斩获无数。” |
疲于供命 | 宋·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第三卷:“邑人疲于供命,聚薪其下,因野火焚之。” |
竿头一步 | 梁启超《南海康先生传》:“勇猛精进,竿头一步。” |
宵旰图治 | 《明史 罗侨传》:“愿陛下慎逸游,屏玩好,放弃小人,召还旧德,与在廷臣工,宵旰图治,并敕法司慎守成律。” |
运旺时盛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,你们断不依我的话,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