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夷不惠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yí bù huì
基本解释夷:指伯夷;惠:指柳下惠。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。比喻折衷而不偏激。
出处汉 扬雄《法言 渊蹇》:“不屈其意,不累其身,曰:‘是夷惠之徒欤?’曰:‘不夷不惠,可否之间也。’”
不夷不惠的典故
西汉时期,学识渊博的李宏曾经被任命为一个外地的县令,他本心就不想去,乡亲们设宴送行,他借机与他们畅饮,拖了一个多月还不去,刺史派人教他上任,他就到外地游玩就是不去赴任。扬雄说他不做伯夷也不做柳下惠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夷不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将错就错 | 宋 释悟明《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》:“祖师已是错传,山僧已是错说,今日不免将错就错,曲为今时。” |
张牙舞爪 | 《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 |
内忧外患 | 先秦 管仲《管子 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馈,非有内忧,必有外患。” |
只轮不返 | 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,匹马只轮无反者。” |
闳大不经 | 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[驺衍]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,《终始》、《大圣》之篇十馀万言。其语闳大不经,必先验小物,推而大之,至于无垠。” |
邪神野鬼 | |
俱收并蓄 |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 |
翻然改图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》:“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,古人不难追,鄙土何足宰哉!” |
弃甲丢盔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 |
二三其操 | 南朝 梁 任昉《求为刘献立馆启》:“贫不陨获其心,穷不二三其操。” |
相提而论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相提而论,是自明扬主上之过。” |
面壁虚构 |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2章:“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,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。” |
长期打算 | 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必须十分爱惜当地的人力物力,任何地方都要作长期打算,避免滥用和浪费。” |
风起浪涌 | 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尝与孙绰等泛海,风起浪涌,诸人并惧,安吟啸自若。” |
燕颔虬须 | 唐·白居易《赠李兵马使》诗:“江南别有楼船将,燕颔虬须不姓扬。” |
韫椟待价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且韫椟以待价,踵颜氏以行止。” |
深情厚意 | 明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:“铁公子本不欲留,因见过公子深情厚意,恳恳款留,只得坐下。” |
怙恩恃宠 | 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:“凶狡无行之徙,媚以求官,恃势怙宠之辈,渔食百姓,穷破天下。空竭小人。” |
眉尖眼尾 | 宋·石孝友《卜算子》:“一剪艳波横,两点愁山重。收拾眉尖眼尾情,作个鸳鸯梦。” |
闭关自主 | 见“闭关自守”。 |
杳不可得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求之市中数日,杳不可得。” |
求贤用士 | 元·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第二折:“兄弟,俺求贤用士哩,你依着师父出去。” |
祸从口生 | |
手到擒来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2回:“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:‘那里用甚么人马!又那里管甚么时辰!趁如今酒醉饭饱,我共师兄去,手到擒来!’” |
改姓易代 | 《宋书·符瑞志上》:“岁星入太微,内有兵乱,人主以弱。三者,汉改姓易代之异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