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力于人的成语故事

拼音jiǎ lì yú rén
基本解释借别人的力量做事。
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耻假力于人,誓手剑以屠黑卵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假力于人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假力于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解铃还须系铃人 | 宋 惠洪《林间集》卷下载: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,然未为人知,独法眼禅师深奇之。一日法眼问大众曰:“虎项下金铃,何人解得?”众无以对。泰钦适至,法眼举前语问之,泰钦曰:“大众何不道:‘系者解得。’”由是人人刮目相看。 |
东扶西倒 | 宋 杨万里《过南荡》诗:“笑杀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漫不经心 | 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 |
自上而下 | 邓小平《党与抗日民主政权》:“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,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,总以能教育群众、纠正错误、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。” |
拂袖而归 | 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您都待重裀而卧,列鼎而食,不如我拂袖而归。” |
单丝不线 |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说甚么单丝不线,我着你缺月再圆。” |
皇天不负苦心人 | 茅盾《子夜》十六:“再说一句笑话,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,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,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。” |
改途易辙 | 清 朱之瑜《端亭记》:“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,则告朋友不信,将如何而可?” |
一笑倾城 | 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” |
有作其芒 |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:“干将发硎,有作其芒。” |
无所可否 | 金·王若虚《君事实辨下》:“李绛、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,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,上鄙之。” |
顽皮贼骨 | 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这顽皮贼骨,不打不招。左右,与我采下去,着实打呀!” |
因循苟安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他觉得北平人并不尽像他自己那么因循苟安。” |
擘肌分理 | 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,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,剖析毫厘,擘肌分理,所好生毛羽,所恶成疮痏。” |
追趋逐耆 | 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今夫弦者,高张急徽,追趋逐耆,则坐者不期而附矣;试为之施《咸池》,揄《六茎》,发《萧韶》,咏《九成》,则莫有和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追趋逐耆,随所趋向爱耆而追逐之也。趋,读趣,耆,读嗜。” |
私相传授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8回:“他恐邻国再把音韵学去,更难出人头地,因此禁止国人,毋许私相传授。” |
读书得间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4回:“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!你说的一点不错。” |
费舌劳唇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那过善本来病势已有七八分了,却又勉强料理这事,喉长气短,费舌劳唇,劳碌这半日,到晚上愈加沉重。” |
玩日愒时 | 清·谭嗣同《兴算学议·浏阳兴算学记》附录《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》:“其质地不近不能造就,及玩日愒时并无门径,应避贤路,兼重既禀,若是者去;规避不与者,亦即开缺。” |
沉雄悲壮 |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白仁甫秋夜语梧桐雨剧,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。” |
桀敖不驯 | 茅盾《追求》:“学生们侮辱师长,如此桀敖不驯,即使现在不入‘西歪’,将来要做‘西歪’也是难免的。” |
以宫笑角 | 北齐·刘昼《新论·文武》:“今代之人,为武者则非文,为文者则嗤武,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,犹以宫笑角,非适才之情,得实之论也。” |
高自标誉 | 明·袁宏道《叙姜陆二公同适稿》:“元美兄弟继作,高自标誉,大声壮语,吴中绮靡之习,因之一变。” |
枉矫过激 | 明·文征明《铁柯记》:“昔刘器之不为枉矫过激之行,而耿挺特达,卓有建明。” |
不知薡蕫 | 《尔雅 释草》:“莢,薡蕫。”郭璞注:“似蒲而细。不知薡蕫者,岂不辨菽麦意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