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修外攘的成语故事

拼音nèi xiū wai rǎng
基本解释对内整治国政,对外抵御敌人。修亦作“修”。
出处宋·胡锜《拟力田诒》:“顾惟礼耕义种之贤,足副内修外攘之志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内修外攘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内修外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轻歌曼舞 | 《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》:“助人间才子佳人兴,轻歌慢舞,任星移斗横。” |
极重不反 |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 |
堆积如山 | 宋 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》:“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,牛车填塞道路,车尾相衔,数千万量不绝,场内堆积如山。” |
代人受过 |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:“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,都不肯代人受过,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。” |
面红耳赤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9卷:“今人有些小利害,便至于头红耳赤;子文却三仕三已,略无喜愠。” |
树倒猢孙散 | 宋·庞元英《谈薮·曹咏妻》:“宋曹咏依附秦桧,官至侍郎,显赫一时。……咏百端威胁,德斯卒不屈。及秦桧死,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,启封,乃《树倒猢猻散赋》一篇。” |
鸠居鹊巢 | 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”毛传:“鳲鸠不自为巢,居鹊之成巢。” |
浮瓜沈李 | 语出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於清泉,沈朱李於寒水。”亦作“浮瓜沉李”。 |
严霜烈日 | |
调和阴阳 | 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调和阴阳,陶治万物,化正天下,易于决流抑队。” |
劝善黜恶 | 《魏书·肃宗纪》:“劝善黜恶,经国茂典。” |
八砖学士 | 唐·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,李程官翰林学士,性懒,日过八砖乃至,时号‘八砖学士’。” |
顾此失彼 |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分军为三:一军攻麦城,一军攻纪南城,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,彼疾雷不及掩耳,顾此失彼,二城若破,郢不守矣。” |
头昏脑闷 | 元·赵明道《斗鹌鹑·题情》套曲:“困腾腾头昏脑闷。” |
后浪催前浪 | 宋 文珦《过苕溪》诗:“只看后浪催前浪,当悟新人换旧人。” |
敢不唯命 | 《宋史·李万超传》:“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:‘非止逃生,我足建勋,汝曹能乎?’众皆跃然喜曰:‘敢不唯命!’” |
长舌之妇 | 《诗经·大雅·瞻卬》:“妇有长舌,唯厉之阶。” |
狐鸣篝火 | 黄葆桢《扬哲商烈士悼歌》:“军储潜遣五丁运,狐鸣篝火期相从。” |
析辨诡词 | 宋·曾巩《上欧阳学士第一书》:“仲尼既没,析辨诡词,骊驾塞路。” |
萧行范篆 | 南朝·梁·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羊真孔草、萧行范篆,各一时绝妙。” |
疑似之间 | 唐·陆贽《论叙迁幸之由状》:“断速则寡恕于人,而疑似之间不容辩也。” |
宅心忠厚 | 宋·陆游《上赵参政启》:“此蓄伏遇某官造德精微,宅心忠厚。” |
贵极人臣 | 《三国志 吴书 孙林传》:“因缘肺腑,位极人臣。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》:“贵极人臣,富兼山海,居止第宅,匹于帝宫。” |
兵无血刃 | 《北史 序传 凉武昭王李暠》:“昭王以纬世之量。为群雄扬奉,兵无血刃,遂启霸业,乃修敦煌旧塞。” |
死而后止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晋语》:“天二子之良,将勒营其君,复使立于外,死而后止,何日以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