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户修a>成语词典拔赵帜立赤帜拔赵帜立赤帜的故事

拔赵帜立赤帜的成语故事


拔赵帜立赤帜

拼音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

基本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
出处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

拔赵帜立赤帜的典故

西汉初年,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,即将到达井陉口,先挑选轻骑2000人,人持一红色旗帜,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,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。赵军倾巢而出,汉军佯败而退,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,赵军因此大败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拔赵帜立赤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骨肉之亲 闽剧《钗头凤》:“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,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。”
万家灯火 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
就事论事 宋 杨时《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》:“孟子与人君言,皆所以扩其善心,而革其非,不止就事论事。”
不羞当面 元 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一折:“君子不羞当面,我有什么弊病处。
清歌妙舞 唐 宋之问《有所思》:“此翁白头真可怜,伊昔红颜美少年。公子王孙芳树下,清歌妙舞落花前。”
弄鬼掉猴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心里再要买一个,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,不干不净,也不知道毛病儿,买了来三日两日,又弄鬼掉猴的。”
出奇不穷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,善幻术,出奇不穷,云与吕道同师。”
一挥而就 宋 朱弁《曲洧旧闻》第七卷:“东坡一挥而就,不日传部下,纸为之贵。”
泰然自若 《金史 颜盏门都传》:“有敌忽来,虽矢石至前,泰然自若。”
单兵孤城 《后汉书·耿恭传》:“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,当匈奴之冲,对数万之众。”
狂风怒号 唐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
无洞掘蟹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在城棍徒无风起浪,无洞掘蟹,亏得当时立地就认了,这些人还道放了空箭,未肯住手,致有今日之告。”
旷古一人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》:“北面而师之者,可谓旷古一人而已!”
金石之坚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虽有金石之坚,犹将销铄而挺解也。”
江流日下 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知行总论》:“既经非常之破坏,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,此所以祸乱相寻,江流日下。”
凿隧入井 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凿隧而入井,抱瓮而出灌。”
流离播越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乃草创子书,会遇兵乱,流离播越,有所亡失。”
雕虎焦原 《尸子》:“中黄伯曰: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。”又:“莒国有石焦原者,广寻,长五十步,临百仞之谿,莒国莫敢近也。有以勇见莒子者,独却行剂踵焉。”
荆人涉澭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荆人欲袭宋,使人先表澭水。澭水暴益,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者千余人,军惊而坏都舍。
认死理儿 王朔《一点正经没有》:“不准备变,岿然不动认死理儿不管山下旌旗是否在望。”
救焚拯溺 汉 王充《论衡 自纪》:“救火拯溺,义不得好,辩论是非,言不得巧。”
不晓世务 《宋史 王安石传》:“拜参知政事,上谓曰:‘人皆不能知卿,以为卿但知经术,不晓世务。’”
狼嗥狗叫
河带山砺 北周·宇文道《庾信集序》:“河带山砺,贻厥于后。”
更弦易辙 《明史·潘埙传》:“今春秋已盛,更弦易辙,此其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