豁然开朗的成语故事

拼音huò rán kāi lǎng
基本解释豁然:开阔敞亮的样子;开朗:地方开阔;光线充足、明亮。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。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;心情十分舒畅。
出处晋 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”
豁然开朗的典故
晋朝时期,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,毅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,辞官归隐。他在《桃花源记》中构想一个没有阶级、没有剥削的太平世界:“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豁然开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寸丹心 | 宋 杨万里《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》诗:“向来百炼今绕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。” |
成年累月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2回:“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,平日的没事,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,何况来招呼姑娘呢?” |
磕磕绊绊 | 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63回:“不多一时,来到跟前,把那个老者吓得磕磕绊绊地跑了个无踪无影。” |
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 | 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” |
山水相连 | |
一飞冲天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 |
春华秋实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》:“(君侯)采庶子之春华,忘家丞之秋实。” |
击节称赏 | 晋·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巴姬弹弦,汉女击节。” |
没法奈何 | 朱自清《那里走 我们的路》:“所以那些没法奈何的人,我想都将向这三条路里躲了进去。” |
以古制今 | 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谚曰:‘以书为御者,不尽于马之情。以古制今者,不达于事之变。’” |
廷争面折 | 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于今面折廷争,臣不如君。” |
心雄万夫 | 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虽长不满七尺,而心雄万夫。” |
唯唯否否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曰:'唯唯,否否,不然。'” |
宜室宜家 | 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 |
霸陵醉尉 | 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尝夜从一骑出,从人田间饮。还至霸陵亭,霸陵醉尉,呵止广。……” |
米粒之珠 | 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料尔等米粒之珠,吐光不大;蝇翅飞舞,去而不远。” |
劫后余生 | 清 丘逢甲《岭云海日楼诗钞》:“归飞越鸟恋南枝,劫后余生叹数奇。” |
七损八伤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后面伏兵齐起,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,也须七损八伤。”又第一百九回:“降者三万人,除那逃走脱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损八伤,颠翻在地,被人马践踏,骨肉如泥的,不计其数。” |
雨迹云踪 | 宋 柳永《雪梅香》:“可惜当年,顿乖雨迹云踪。” |
辍食吐哺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汉王辍食吐哺,骂曰:‘竖儒,几败而公事!’” |
旋乾转坤 | 唐 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陛下即位以来,躬亲听断,旋乾转坤。” |
潜移默夺 | 明·归有光《〈洪范〉传》:“然有养之、厚之、节之、教之、不伤之,所不能及者,故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。” |
异名同实 | 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异名同实,其指一也。” |
海沸山裂 | 明 张凤翼《红拂记 髯客海归》:“坐谈间早辨龙蛇,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,狠的人海沸山裂,不禁支发,空跌双靴。” |
槃根错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:“不遇槃根错节,何以别利器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