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服之殇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ú fú zhī shāng
基本解释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。因未成年,无丧服之礼,故称。
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》:“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无服之殇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无服之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陌路相逢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八回:“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难言;欲言情,又无情可言。” |
避俗趋新 | 叶圣陶《未厌集 苦辛》:“‘拜年’有什么意义呢?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。于是相率不‘拜年’,表示避俗趋新。” |
拔帜易帜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 |
万事大吉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》:“岁朝把笔,万事大吉,急急如律令。” |
平分秋色 | 唐 韩愈《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》诗:“穷秋感平分,新月怜半破。” |
翘首引领 | 三国 魏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是以立功之士,莫不翘足引领,望内响应。”晋 封抽《上疏陶侃府请封慕容廆为燕王》:“廆虽限以山海,隔以羯寇,翘首引领,系心京师。” |
高顾遐视 | 明·方孝孺《答俞敬德书》:“某鄙朴戆讷,言行不能及古人,器识不足以达时务,然守愚,孑然莫与,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,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,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。” |
恺悌君子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二年》:“恺悌君子,神所劳矣。” |
沧桑之变 | 《续夷坚志》序:“有金元遗山先生,具班马之才,阅沧桑之变,隐居不仕,著述自娱。” |
浮瓜沈李 | 语出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於清泉,沈朱李於寒水。”亦作“浮瓜沉李”。 |
芒芒苦海 |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6卷:“嗟见南山尘,积年为丘山。芒芒苦海中,生死成波澜。” |
扼吭拊背 | 清 魏源《圣武记》第14卷:“如何而形格势禁,如何而扼吭拊背,愿闻其宜忌,可乎?” |
张公吃酒李公醉 | 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一卷:“天后时,谣言曰:‘张公吃酒李公醉。’张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” |
两瞽相扶 | 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两瞽相扶,不伤墙木,不陷井穽,则其幸也。” |
海涵地负 | 宋·陈亮《笏记》:“皇帝陛下,日照天临,海涵地负。”清·王韬《重刻〈曾文正公文集〉叙》:“公具海涵地负之才,出其余力为词章,已足以弁冕群贤,推倒一世。” |
谦逊下士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:“少好学,修父业,尤谦逊下士。” |
惊心掉胆 | 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释言》:“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掉胆。” |
骥伏盐车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” |
枯槁之士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招士之士兴朝,中民之士荣官,筋力之士矜雅,勇敢之士奋患,兵革之士乐战,枯槁之士宿名。” |
引船就岸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,本想做个反跌文章,先说个不成功,好等他哥来还价,他用的是‘引船就岸’的计策。” |
枕石寝绳 | 《文子·精诚》:“虑牺氏之王天下也,枕石寝绳,杀秋约冬,负方州,抱员天。” |
四时充美 | |
愤然作色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蒋济传》:“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,济具以答。” |
描鸾刺凤 | 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由房》:“作赋吟诗,人人尽说蔡文姬的再生;描鸾刺凤,个个皆称薛夜来的神针。” |
济弱扶危 |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7回:“如此富贵之时,又昔修桥砌路,济弱扶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