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前裕后的成语故事


光前裕后

拼音guāng qián yù hòu

基本解释光前:光兴前业;裕后:恩泽流传及子孙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绩显著。

出处明 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无时刻而不系念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光前裕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光前裕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止娴雅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回:“更是性格敏慧,举止娴雅,浅笑微颦,丰华入目;承颜顺意,婉娈快心。”
振聋发聩 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轻描淡写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这个头陀,尤其凶横异常,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?”
浩浩荡荡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边涯。”
千变万化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独有一丈夫,儒服而立乎公门。公即召而问以国事,千变万化而不穷。”
半青半黄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》第一卷:“只为明得不尽,若明得尽,私意自然留不得。若半青半黄,未能透彻,便是尚有渣滓,非所谓真知也。”
做张做致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沈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,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光景,一个十七八岁,乔素打扮,做张做致的。”
东洋大海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
胆战心慌 明·汪廷讷《种玉记·赴约》:“牛郎织女图欢会,蜂喧蝶嚷须回避,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。”
顿开茅塞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;今茅塞子之心矣。”
万事不求人 老舍《英国人》:“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,万事不求人。”
擿伏发隐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9卷:“莅任之后,擿伏发隐,不畏豪横,不上半年,治得县中奸尻敛迹,盗贼潜踪,人民悦服。”
虚舟飘瓦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方船济乎江,有虚船从一方来,触而覆之,虽有忮心者,必无怨色。”
规矩准绳 汉 王符《潜夫论 赞学》:“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。”
革旧鼎新 明·李贽《代深有告文》之二:“切以诵经者,所以明心见性,礼忏者,所以革旧鼎新。”
沉毅寡言 《资治通鉴·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》:“崇义有勇力,能卷铁舒钩,沉毅寡言,得众心。”
临危制变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明帝纪》:“司马懿临危制变,擒渊可计日待也。”
德胜头回
帏箔不修 宋·张师正《倦游杂录》:“时侯叔献死,其妻帏箔不修,丞相表其事而斥去。”
鸿翔鸾起
伤夷折衄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:“至乃愚佻短略,轻进轻退,伤夷折衄,数表师徒。”
喝雉呼卢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掷骰者,喝雉呼卢;善射者,穿杨贯虱。”
哕心沥血 明·沈榜《宛署杂记·志遗六》:“读公当时十失四事诸疏,盖皆哕心沥血之诚也。”
翻天蹙地 唐·独孤及《招北客文》:“五月之间,白帝之下,洪涛塞峡,不见滟滪,翻天蹙地,霆吼雷怒。”
大有文章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艾虎听了,暗暗思忖道:‘这话语之中大有文章。’”